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视觉(04)

返回版面

上车即入院,中西医融合打造120 “硬核” 生命线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120急救中心年均出车万趟,智慧急救实现“急诊零停顿”,全方位守护生命

      徐媛 黄娟娟 陈双 朱婷

      120急救从何时开始?是患者到达医院的那一刻,还是被送入手术台的瞬间?

      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120急救中心,答案是电话接通的那一秒:接通电话后迅速展开远程急救指导,引导家属在家运用中医方法实施急救;从患者进入5G智慧救护车的瞬间起,就等同于迈进了医院的大门:车内先进的超声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等医疗设备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回传至医院急救中心,院内专家与车上医生跨越空间限制,进行视频会诊互动,让快速救治“0”等待。

      上车即入院,救护车就是移动ICU

      120急救,是生命的希望灯塔,无论白天黑夜,只要紧急呼救声划破寂静,一场与时间的激烈赛跑即刻开启。

      “这里有一位遭遇严重车祸的患者,情况十分危急!”接到电话,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120急救中心的值班医护人员瞬间绷紧了神经,在中心主任蒋忠良的快速指挥下,救护车迅速驶向事故现场。

      当患者被抬上救护车的那一刻,随车医生一边迅速为患者进行初步的生命体征检查和伤口紧急处理,一边通过车载通信系统向医院通报情况:“我们接到一位大面积创伤病人,启动应急创伤中心,准备迎接!”

      此时,智能的5G导航系统让司机巧妙避开拥堵路段。医院这边,应急创伤中心迅速响应,各个科室的医护人员从各处赶来,麻醉师检查麻醉设备,手术室护士有条不紊地准备手术器械,外科医生严阵以待,研讨可能面临的手术方案。

      当救护车的鸣笛声渐近,担架车迅速推到车门旁。车门打开,患者被平稳而快速地转移到担架车上,医护人员一路小跑,全程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送进手术室。

      到达医院前,患者的分诊挂号、检验检查医嘱就已全部就绪,没有一秒耽搁,一键启动的绿色通道更是为胸痛、卒中、创伤等急危重症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实现了“急诊零停顿”。

      “120救护车不只是转运工具,可以说是一座小型移动ICU。”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部部长胡华介绍,救护车内急救设备一应俱全,配备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微量注射泵、吸引器等,还能依患者状况配备ECMO等急诊抢救关键设备。遇到急危重患者时,急救从呼救开始,形成院前院内中西协同“绿色通道”无缝对接。

      年均出车万趟,中西医急救形成 “硬核力量”

      在急救的前沿阵地上,古老的中医学与现代急救技术实现了完美交融。

      一次,120急救车接到了一名突发疾病的两岁男童,孩子因突发高热导致惊厥,家长看到孩子意识丧失、不停抽搐,陷入一片慌乱。“不要着急,我们先给孩子针灸急救处置一下。” 在120急救车上,医生针刺合谷穴和太冲穴,并点刺放血十宣穴,孩子意识逐渐清醒,牙关不再紧闭,家属终于松了一口气。

      运用针灸、穴位推拿、中草药等中医手段进行院前急救处理,能发挥其简便易行、迅速起效的优势,让众多患者和家属赞叹折服。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朱镇华介绍,面对中风患者,医护人员可熟练运用针刺放血、穴位按压等中医急救手法,为后续治疗争取先机,改善患者预后;当患者心脏不适、心绞痛发作时,可以通过按揉内关穴、针刺耳穴等中医手段,缓解患者痛苦。中医秉承“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不仅在治疗慢性病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急症的治疗中也独树一帜。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谭琥表示,为了打造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院前急救品牌,为健康湖南、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出中医智慧与力量,医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进行急救团队的建设与培训。医护人员经过严格的专业选拔和系统培训,不仅具备扎实的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还深入研习中医传统急救理论与方法,能够在各种复杂危急的情况下迅速作出准确判断,并实施有效救治。

      同时,急诊医学120急救中心定期组织模拟急救演练,模拟各种真实场景,从交通事故、突发疾病到自然灾害等,团队成员在高强度的演练中不断磨合协作能力,提升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每一次演练都是对实战的高度模拟,从接到报警后的快速响应、现场处置、患者转运到院内衔接,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操作,确保在真正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做到万无一失。

      医护人员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救治,也注重患者的心理关怀和就医体验。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会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用温暖的语言、贴心的照顾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让患者在经历病痛时感受到人性的关怀与温暖。

      年均出车量10000余趟……这个数字背后,承载的是无数生命的托付与期盼。未来,这抹穿梭于城市街巷的 “急救蓝”,将持续为百姓的安康筑牢坚实防线,成为群众遇险时最安心的依靠。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