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社会”三结合,长沙市大力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创新发展

相链区块链

  赵紫名

  在刚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上,长沙培养输送的运动员表现不俗:张博恒首先帮助中国体操队拿到男子团体的冠军,随后夺得个人全能、单杠的金牌,张雅怡随中国花样游泳队获得花样游泳集体项目的金牌。

  而这,只是今年长沙竞技体育众多捷报中的一个:8月24日,长沙市一中高2023级侯茗曦凭借12米33的成绩,夺得U15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女子三级跳远冠军;8月23日,2023年东亚青年运动会女子U18篮球比赛决赛中,长沙雅礼女篮代表中国面对东道主蒙古队,以绝对优势夺得桂冠;6月15日,2023年亚洲摔跤锦标赛,长沙运动员江文豪一路过关斩将,连赢六场获得冠军……

  竞技场上的耀眼成绩,必然离不开竞技场下的默默耕耘。在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日前发布的《关于公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21-2024)”名单的通知》中,长沙市有12家单位上榜,其中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家,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家,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0家,12家单位刚好涵盖市体育局直属体校(3家)、普通中学(4所)、俱乐部(5家)三种类型,这折射出长沙市近年来在大力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创新发展,深化体教融合,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形成了具有长沙特色的发展模式。

雅礼中学女篮斩获今年耐克中国高中联赛全国总冠军。学校供图

  开拓体教融合前沿阵地

  2018年代表中国,在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上夺冠;2021年代表湖南,参加陕西全运会摘银;2022-2023赛季耐克中国高中联赛全国总决赛,勇夺女子组冠军;2023年代表中国组队,参加东亚青少年运动会夺冠……这支队伍,就是长沙体教融合的成功典范——雅礼中学女篮。

  上世纪80年代,针对日益凸显的“学训矛盾”,长沙市体育、教育两家对“发展学校体育和业余训练”结合进行初步探索,市体育局选派篮球高级教练员彭丽君进驻雅礼中学,利用每天下午4时30分至晚7时,组织学生集中到篮球馆参加训练。

  就是这样一支学生军,在专业教练员的指导下,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取得了累累硕果:连续多年独步全省,多次登上全国最高领奖台,多人入选国青队、国家队,近年来还开始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性比赛。2019年1月,雅礼中学被中国篮协授予“全国篮球优秀后备人才基地基石奖”,在全国中学中是唯一一所。2020年1月,彭丽君获得了中国篮协青委会授予的全国基层教练员的最高荣誉——苔花奖。

  有了成功的先例,长沙市体教融合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市教育局大力开展“一校一品”建设工作,成功创建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37所,全市已经形成了“无项目不名校”的良好氛围;市体育局积极推动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初步形成了“派驻教练集中训练、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合作共建运动队”等体教融合业余训练模式。

  今年8月25日,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联合发布《长沙市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基地(2023-2026年)名单》,全市共有120家中小学校入围,这其中有不少体育传统名校。

  近年来,长沙市参加省级以上比赛,很多队伍都是从基地校择优选拔队员。在去年的省运会青少组比赛中,男篮由长沙市一中和省地质中学联合组队,男足则是由雅礼中学和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联合组队,教练组也由两所学校主教练组成。最终,这两个项目都在省运会上夺取冠军,实现了1+1大于2的效果。从2002至今,长沙市由学校直接培养的运动员在每年的省常规赛中所获金牌数占全市金牌总数的比例,已经由20%提高至70%以上。

  创新高水平业余训练点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长沙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主要由市体育局三个直属训练单位长沙市体育训练竞赛管理中心(长沙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长沙市体操学校、长沙市贺龙体育运动学校负责。三所训练单位都有鲜明特色、深厚底蕴和辉煌的成绩,培养输送过李小鹏、刘英姿、孙文雁、鲍春来、张博恒、黎立志等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体校都遇到一定瓶颈,比如训练模式单一、场地条件跟不上、文化教学质量不高、招生困难等问题。在全市统一优化训练项目布局后,三家学校根据各自模式的不同,开始了相应的创新改革。

  市体育训练竞赛管理中心主动推动与学校、社会力量的合作,充分整合各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资源,将训练搬进学校、体育俱乐部,探索队伍共建共管,丰富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路径,有效扩大了参与业余训练的人口。

  市体操学校于2018年7月整体搬迁至望城新校区。新校区设施完善,包括现代化的训练馆在内,整体硬件配备在全国同级别体校中名列前茅,学龄期运动员还可以就读于长郡月亮岛学校。在同时解决训练、生活条件和升学问题后,市体操学校的选材面较以往扩大了很多。与此同时,学校开始大力推广快乐体操教学模式,组织开展全市的快乐体操比赛,既培训体操教练员,也让更多孩子接触体操、爱上体操。

  贺龙体校近年来积极推行“学训一体化”初中阶段专业课程体系和优质的中职教学,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体校生。根据学生的先后天条件,进校后便陆续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分流式教育。其中,一部分体育天赋突出的学生,经过科学的专业训练和大小赛事历练,输送入省专业队;一部分通过体育单招的方式进入国内高等体育院校;另一部分则通过接受学校面向体育产业市场的专业课程教育,进入社会成为体育事业的生力军。

  作为全市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大本营,三家训练单位负责全市青少年体育赛事计划,做到以赛推项,优化生源选好苗子,以赛代训,提升运动员实战水平。

  引入社会力量多方共建

  在体教两家密切合作的基础上,长沙市还积极尝试、探索让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参与到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当中来,逐步形成“体育+教育+社会”三结合。目前,全市多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52家,涉及足球、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网球、游泳、击剑、攀岩、跆拳道等28个体育项目,有90%进入校园,极大充实了学校体育载体,孵化出诸多体育项目在校园衍生,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后备人才基地学校一起,形成青少年竞技体育组成部分,丰富了全市训练网络。

  在今年7月,代表长沙出征的天马德馨园小学队在2034杯第三届小学生足球大会(U12)总决赛中,获得亚军,创造了湖南足球参加这项赛事的最好成绩。德馨园小学作为长沙市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基地,历来重视足球的发展,2018年与长沙市天马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强强联合,俱乐部选派有经验的教练员进校园执教、组织参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输送足球人才到山东鲁能足球学校、广州恒大足球学校。

  击剑项目近几年在长沙飞速发展,也是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主导。成立于2014年的湖南省晨熙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省内第一家开设击剑培训的体育俱乐部。俱乐部先后与芙蓉实验、大同小学、大同二小、长郡雨外等多家学校合作,共建击剑后备人才基地。在去年的省运会上,市击剑队就是在各俱乐部中选拔运动员,择优参赛,最终在总共16块金牌中夺得7块,超额完成任务。

  除了传统的足球、篮球、羽毛球,长沙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所涉及的项目越来越丰富,高尔夫、滑雪、攀岩、定向越野甚至是花样游泳等俱乐部不断涌现,也带动了相关项目在长沙的落地生根。

  市体育局局长苏敏芳表示:“新周期我们将继续深化体教融合改革,优化体育特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布局,大力支持俱乐部进校园为学生提供优质体育服务,不断完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发掘出竞技体育的好苗子,为国家做好体育人才储备工作。”


【作者:赵紫名】 【编辑:易隽】
关键词:体育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