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2025331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一甲子的守护

年近八旬的刘金国为长沙会战阵亡将士“守墓”大半生

  •   “中央阵亡将士墓”被列为文物保护点,刘金国也成了文物保护员。   “中央阵亡将士墓”被列为文物保护点,刘金国也成了文物保护员。
  •   刘金国仔细擦拭墓碑,神情凝重。“中央阵亡将士”碑从1965年发现至今已整整60年。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晴 摄   刘金国仔细擦拭墓碑,神情凝重。“中央阵亡将士”碑从1965年发现至今已整整60年。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晴 摄
  •   扫码看详情   扫码看详情

  长沙晚报3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启晴)“他们为保家卫国流血牺牲,值得后人瞻仰。”3月27日,长沙县春华镇,今年79岁的刘金国站在春华山抗战纪念园的纪念碑前,讲起那段悲壮的抗战史,依旧难掩泪水。在不远处,他立了一块警示碑,警示刘氏后人要铭记这段历史,也希望在自己百年之后,刘氏后人依旧要视守护抗战阵亡将士墓为己任。

  “1965年,我响应号召,到春华镇金鼎山村当锄工。有一天,我在田埂边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中央阵亡将士’六个大字。”刘金国告诉记者,他年少时从长辈口中听闻,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中国军队曾与侵华日军在春华山进行了激战,便大胆猜测这可能是抗日将士的墓碑。

  “2009年,刘金国在春华镇做茶油买卖。有一天,当他在吴寺冲组收茶油时,意外发现一块无碑无名的墓地。俯身仔细查看后,惊讶地发现碑穴痕迹与自己此前收藏了44年的墓碑宽窄完全吻合。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等待,墓碑终寻其主。尽管彼时的刘金国靠补轮胎维持家庭开销,生活并不宽裕,但他还是从微薄的积蓄中拿出1000元,在墓碑下建好底座,修复了墓碑。

  后来,经长沙县文物局考查,“中央阵亡将士墓”被列为文物保护点。2015年,原本长满杂草的墓地被修复成一座纪念园,刘金国也成了文物保护员。

  临近清明,刘金国骑上了自行车,带上扫帚、锄头,还到南杂店买了几支祭奠的纸花,来到离家不远的春华山抗战纪念园。

  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习惯与英烈们“相处”的生活,每隔几天便会来此打扫墓地,扯去墓碑上的野草,拨掉挂着的虫网,为墓碑准备几朵野花。60年来,曾经的年轻小伙,如今容颜沧桑、满头银发。

  “我无怨无悔,这是我与英烈们难得的缘分,他日百年终老,愿与英烈同眠此山,我刘氏子孙后代也会继承守墓之志之责。”刘金国说。

  2015年,刘金国获得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单位颁发的“中国最美善行者”证书,表彰他半个世纪以来对抗战英烈墓地的坚守。目前,老人还有两个愿望,一是为找到名字的100多位阵亡将士刻一块石碑,放入纪念园内;二是用收集的材料出一本讲述长沙保卫战的书,记述英烈们浴血奋战的功绩。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您还未登录,目前的身份是游客
已有0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