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籍革命先烈周以栗:新华社前身红中社第一任负责人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7日讯(记者 邓艳红)在望城区桥驿镇丁家村一处道路旁,有一座很不起眼、无人居住的老房子,这便是革命先烈周以栗的故居。近日,记者来到桥驿镇,听这里的人讲述周以栗波澜壮阔的一生。

  周以栗是毛泽东早期的亲密战友、新华社前身红中社第一任负责人、《红色中华》报主编。在那些白色恐怖的年代里,他的文字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闪电,有力地传播了中国革命的消息。

  结识毛泽东,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在周以栗故居,丁家村原党支部书记袁根文及周以栗侄重孙周子府为记者讲述了周以栗的生平故事。

  1897年10月26日,周以栗生于长沙县临湘都麦子冲(今望城桥驿镇)一个世代贫寒的佃农家庭。周以栗自幼聪颖好学,记忆力过人,学业成绩优异,得到老师们的厚爱。后在几位老师的资助下,他考入长沙县立师范,毕业后在长沙县第一高小和周南女校任教。

  教学期间,周以栗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认识了徐特立、何叔衡等革命志士,并经他们认识了毛泽东,逐步由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发展为共产主义者。1924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初,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周以栗奉命去武汉协助毛泽东筹办湘、鄂、赣三省农民运动讲习所。他在主持教务期间制定和颁布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规约》,提出一系列主张。

  以笔为武器,传播革命消息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反共,农讲所被解散。不久,周以栗赴上海担任党中央刊物《布尔什维克》的编辑。从此,手中的笔就成了他进行革命的有力武器。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当选为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周以栗担任临时中央政府内务人民委员。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周以栗负责筹建红中社和《红色中华》。

  当年12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在瑞金创刊,周以栗是红中社第一任负责人和《红色中华》报第一任主笔。在敌人严密封锁之下,红中社的新闻在当时有如黑暗中的一道闪电,有力地传播了中国革命的消息。

  1935年春,周以栗在长征突围时英勇牺牲,年仅37岁。

  故居将重修,目前已立项

  袁根文和周子府告诉记者,很长一段时间,当地人包括周以栗的家人都不知道周以栗是一位革命先烈。直到1976年,原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来人调查周以栗生平,当地人才慢慢知道周以栗光辉的一生。

  周以栗故居为土砖木结构,坐西南朝东北,东西有厢房,中间有天井和过堂,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现遗址地表仅存部分房屋基址和两堵老墙,周边散落有柱础、石磨盘,遗址东北侧有古井一口,保存较好。

  望城区桥驿镇文化站站长谢晓付告诉记者,周以栗故居目前是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望城区已经立项,将重修周以栗故居。“周以栗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党的新闻事业开创者、毛泽东早期亲密战友,其故居对人民缅怀革命先烈和教育后代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英烈简介

  周以栗(1897—1934),长沙望城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长江局军事部长、中央代表、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1931年任主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代主任、苏区中央局委员、中共闽赣边工作委员会书记、红中社(新华社前身)第一任负责人、《红色中华》报主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和内务人民委员。


【作者:记者 邓艳红】 【编辑:刘树源】
关键词:革命 烈士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