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42岁女子肢体无法控制舞动 医生给她装上“脑起搏器”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2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梁辉 田华)42岁的郭女士8年前突患“怪病”:右手抖动并逐渐发展到右下肢,还出现动作迟缓、四肢僵硬等症状,辗转多家医院,被确诊为帕金森病。近2个月来,她的肢体出现无法控制的舞动,便来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神经外科为她植入脑起搏器。记者今日获悉,这是湖南省人民医院成功开展的首例帕金森病DBS手术(脑起搏器手术),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恢复顺利。
“这个毛病真是太痛苦了。”8年前,湖南娄底的郭女士突然右手抖动并逐渐发展到右下肢,还出现动作迟缓、四肢僵硬等症状。“字越写越小;切菜越来越切不动,开始只是肉切不动,后面小菜都切不了;抖抖索索的,在家玩‘跑胡子'都抓不起”。眼看着工作生活都明显受到影响,郭女士踏上寻医之路,先后到了长沙和上海、北京等地的知名医院,这才找到病因——帕金森病。
得病前几年,通过规律服用美多芭等药物,她的症状控制较理想。但近年,药效随着病情的发展越来越不理想,需不断增加药量,病情仍持续加重。近一年,郭女士的身体状态每况愈下,不自主震颤、僵硬、行动迟缓等帕金森病症状折磨着她。近2个月来,随着药效降低和药物引起的异动等症状,肢体出现无法控制的舞动,让她和家人倍感痛苦。
得知湖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可以植入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近日家人带着郭女士赶到长沙。与湖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胡林旺仔细沟通后,郭女士和家人决定接受手术。医院组织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麻醉科、放射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团队为郭女士会诊,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和周密的术前准备:磁共振室精确进行术前扫描;CT室全方位定位;麻醉科、手术部医护人员立即作出人员安排,为该项新手术的顺利实施积极准备,麻醉医师术前访视、提前制定麻醉计划,准备为术中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医护人员认真学习脑起搏器手术的术前准备、手术流程、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沟通关怀、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由神经外科胡林旺副主任医师、孙圣礼主任医师、余杰主治医师等组成的神经外科手术团队,在神经外科老前辈刘佳赋教授、神经外科学科主任舒毓高教授、神经外二科朱子健主任的指导和放射科、麻醉科、手术室的通力配合下,历经4个多小时,成功在立体定向下为患者植入脑起搏器。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术后复查头颅CT确定电极置入与计划靶点位置一致,手术获得成功。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恢复顺利。
患者应何时植入脑起搏器? 胡林旺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患者的身体肌肉,大部分人发病初期表现为肢体僵硬或震颤,逐渐发展为面部肌肉僵硬、发音和吞咽困难,看上去面无表情、动作僵硬,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药物治疗是前期帕金森病的首选手段。”胡林旺介绍,药物并不能使患者的症状得到长久缓解,药物疗效较好即“蜜月期”一般只有3至5年。当“蜜月期”过后,药物疗效逐渐下降,不少患者开始出现“运动并发症”,会出现开关现象、冻结步态症状,还会出现“剂末现象”,即药效的持续时间缩短,上一次药物的作用常常不能维持到下一次吃药前;另一方面表现为“异动症”,即服药起效或药效消失后,出现手、脚、头、颈等部位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脑起搏器技术的出现成功改善了中晚期帕金森患者的难题。
小贴士:脑起搏器手术
脑起搏器手术又称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利用脑立体定向手术在脑内特定神经核团的位置植入电极,通过高频电刺激可抑制异常电活动的神经元,从而起到治病的作用,是微创、可逆的神经调控治疗方法。脑起搏器除了能够治疗帕金森病外,还可以应用于昏迷促醒、梅杰综合征、抽动症、特发性震颤、扭转痉挛、难治性癫痫、酒精成瘾等疾病的治疗。神经内外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疾病选择脑部合适的治疗区域,根据病情调整起搏器的电压、脉宽、频率等刺激参数,从而达到控制患者症状的效果。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