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呼唤工匠精神回归 如何抢抓机遇?

  高层声音

  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意义十分深远。当前,全球正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是一个重大历史机遇。中国是目前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大而不强,基本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所以要抢抓机遇,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驱动,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实现换挡不失速,实现提质增效,加快制造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抓手。马凯强调,湖南省要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借中央即将颁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东风,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

  长沙晚报北京专电 特派记者 刘炬

  “湖南推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关键和重点,应该放在高端制造上。尤其是在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新材料、工程机械、电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我们已经有很好的基础和优势。”“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呼唤极致工匠精神的回归。要让工匠精神渗透到每一个制造业工人和管理者的心灵深处。”……昨日,多位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接受长沙晚报记者采访,畅谈“中国制造2025”这一话题。

  “舶来品”不可原封不动地复制

  “传统意义上,我国多以5年为时间节点编制重要规划,而‘中国制造2025’则是长达10年的跨度。这充分表明,一方面,制造业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至少未来10年仍将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另一方面,过去简单复制、高速增长的‘日子’将不复存在。”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曹慧泉说,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接地气”,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在顶层设计上精准发力,突出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智能制造发展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齐振伟认为,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深远。但是,“中国制造”不能用完完全全的“拿来主义”。囫囵吞枣,只会落得“消化不良”。因此,我们必须真正做到让“中国制造2025”接地气。

  全国人大代表、湘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周建雄认为,要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注重提升创新能力,打造产业集群,培育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工业机器人、工程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同时还要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要有打“持久战”的充分准备

  全国人大代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谢超英说,制造业的提升不会是一个短期工程,将年限定在十年之后的2025年,提醒地方政府和企业家要对制造业转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思想准备。要实现这一少见的“十年计划”,打一场“持久战”不可避免。

  谢超英说,具体可用“139”来概括。“1”就是要实现把我国建成制造强国的目标;“3”就是力争用三个10年的时间,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第一步是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是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的中位;第三步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制造业强国地位更加巩固;“9”就是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9个领域。

  谢超英说,湖南要把发展高端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点来抓,特别是在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新材料、电动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都有很好的基础和优势。劣势就在于一些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缺乏卖得起高价的大型成套设备产品;先天不足,缺乏沿海地区所独有的天然地域优势等。

  “智能转型”呼唤人才转型

  “要落实创新驱动,把创新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就必须要有专门的人才。”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和安说,要加快研究以大学集聚区为核心引擎的“知识创新硅谷”孵化器的机制设计与政策建设,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提供永续动力,为传统企业升级换代提供技术创新植入的引擎与突破口,为高科技创新性企业的孵化、成长提供土壤。

  全国人大代表、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认为,形成高端人才群体是我们创新发展至关紧要的前提和基础。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要给他们提供一切我们能够提供的条件,使他们尽可能释放聪明才智,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纯新说:“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呼唤极致工匠精神的回归,要让工匠精神渗透到每一个制造业工人和管理者的心灵深处。”
【作者:】 【编辑:肖文娟】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