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娘、杨贵妃等你来约!周日湘江剧院共赴昆剧专场演出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尹玮)6月16日(周日)14时,长沙昆曲研习社将在坡子街湘江剧院带来2019“祖国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心区昆剧折子戏专场惠民演出。演出得到了湖南省昆剧团部分演职人员的支持。

  昆曲,又叫昆山腔、昆腔、吴歈、昆剧,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戏曲剧种。从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改革昆山腔算起,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如果从元末明初的“昆曲鼻祖”顾坚算起,历史则更为悠久。魏良辅改革之后的昆曲,“调用水磨,拍涯冷板,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之毕匀,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有“水磨调”之雅称,尤其注重旋律对汉字声调的反映,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演唱规范。昆曲的舞台演出还具有高度的舞蹈性,各种身段表演与唱词结合紧密。这些特征,使昆曲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现已被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取代)。

  湖南是昆曲大省。昆曲入湘的最早记载,是明代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前后,官员龙膺的家庭戏班在常德城九芝堂演出《金门记》。从那时起,昆曲便在三湘大地上落地生根。清代,湖南各地的戏班纷纷表演昆曲剧目,湘剧、衡阳湘剧、祁剧、辰河戏、常德汉剧、荆河戏、巴陵戏等地方大戏剧种均受昆曲影响,至今还保留有若干昆曲剧目和曲牌。在湘南,以郴州桂阳为中心,昆曲戏班的影响更是树大根深。如今,位于郴州的湖南省昆剧团是全国现有的8个专业昆曲剧团之一,也是中南地区的仅有的一个。

  昆曲在长沙也曾盛行一时。明代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贬官归乡的李腾芳在离长沙不远的湘潭观看昆曲《三元记》。康熙六年(1667年),在长沙成立的老仁和班除演湘剧高腔外,也兼演昆曲。乾隆初年,大普庆班自北京南下,此后滞留于长沙再未北归,该班专演昆曲,一直活动至光绪初年,是长沙历史上久负盛名的专业昆班。乾隆六十年(1795年),在长沙成立的九麟科班专门传授昆曲,它是湖南有据可考的最早的戏曲科班。光绪初年,寓居长沙的苏州人徐耕娱组织南雅社,组织长沙城内的昆曲爱好者开展活动。

  清代中叶开始的戏曲“花雅之争”,使得身为雅部的昆曲节节败退,逐步将演出市场让给花部的京剧等新兴剧种。在长沙也不例外,至迟在同治初年,长沙城内能看到的昆曲演出便大大减少了。

  昆曲虽然衰微,但仍有一批忠实的爱好者为它鼓与呼。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昆曲入选非遗、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大获成功等因素影响,昆曲又收获了一大批拥趸,尤其是大量年轻人的加入对于延续昆曲生命有着重要意义。2013年,从出版社退休的缪礼治牵头创办了长沙昆曲研习社,组织省会昆曲爱好者,即曲友开展活动。曲社日常活动多是不化妆的清唱,上台演出的实践其实不算多。因而周末的这场昆剧折子戏专场惠民演出对于喜爱昆曲的市民而言,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机会。

  本次演出由天心区委、区政府主办,区委宣传部、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承办。作为惠民演出,戏票均为免费,联系电话13066156126。

  演出导赏

  ①《长生殿·小宴》中的〔粉蝶儿〕和〔泣颜回〕第一支

  《长生殿》是清初洪昇创作的传奇,刻画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关系,也描写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事件,为昆曲名作。

  《长生殿》第二十四出《惊变》,说的是唐明皇、杨贵妃两人饮酒,正是情深之际,忽而听得安禄山的军队攻入关中因而匆忙逃往蜀中的故事。这一出戏的戏剧张力很大,两人爱情关系正在高潮之际,却因外力而急转直下,直指日后杨贵妃之死。清代演出中,《惊变》有多个版本。除了基于洪昇原作的《惊变》外,还有将该出前半部分拆开单演的《小宴》《醉妃》等。如乾隆年间刊发的《吟香堂曲谱》,就收录有清唱版的《惊变》和艺人演出版的《小宴》两个版本。

  清代长沙昆曲兴盛之时,《小宴》为流行剧目。光绪初年,大普庆班名艺人熊庆麟的拿手剧目就是出自《长生殿》的《絮阁》《闻铃》《小宴》等折子戏。这些剧目为名小生周文湘传承,此后失传。

  此次演出,只演唱《小宴》的前两支曲子,即〔粉蝶儿〕和第一支〔泣颜回〕。它们都是唐明皇、杨贵妃合唱的曲子。其中〔泣颜回〕所填的“携手向花间,暂把幽怀同散”文词典雅,意境深远。

  ②《孽海记·思凡》

  电影《霸王别姬》中一句“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令很多不看戏的观众也知晓了这句梨园行话。《思凡》描写了小尼姑色空不甘空门寂寞,趁师父不在,勇敢地逃下山去追求幸福的故事。

  过去《思凡》有两个演出版本:一是在色空观罗汉环节,出真人扮演罗汉,注重排场,谓之“堆罗汉”,长沙大普庆班即按这个路子演,近代北方昆曲艺人韩世昌有时也这么演;二是不上罗汉,使得《思凡》成为旦角的独角戏,这是更为普遍的演出方式。此次演出,长沙昆曲研习社的方式又有不同,除色空外,还上了四位小尼姑。这究竟是种怎样别样的场面?令人好奇。

  一般来说,昆曲文学性较强,对于听者而言就不太友好。《思凡》的曲文则显得通俗易懂,这是因为它是昆曲后来吸收的剧目,也就是所谓的“昆唱时剧”。这一点对于《思凡》的传播尤为重要,在昆曲衰落后,《思凡》仍在舞台上盛演不衰。上个世纪30年代,长沙女艺人向笛师邱艺林学习昆曲,《思凡》也是学习剧目之一。1981年湘剧教学演出时,老艺人梅福芳演唱了仅有的一折昆曲《思凡》,使得《思凡》成为长沙舞台上保留时间最长的昆曲剧目。

  ③清唱《踏莎行·郴州旅舍》

  《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名作。湖南省昆剧团成立后,李楚池为之谱曲。昆曲版《踏莎行·郴州旅舍》景意清丽,音律低婉,辞情哀苦,将凄凉失望的心情描绘得委婉动人。

  ④《牡丹亭·游园惊梦》

  汤显祖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牡丹亭》是他的“临川四梦”之一,描写了大家闺秀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生死之恋。尽管《牡丹亭》最早并不是专门为昆曲写的剧本,但在历代文人、艺人的共同努力下,《牡丹亭》早已成为昆曲代表性剧目。

  《游园惊梦》是《牡丹亭》的折子戏,描写了杜丽娘游览花园,并与柳梦梅在梦中相会的场景,亦真亦幻。它也是清代长沙经常演出的昆曲剧目,时人盛赞“高山流水,不乏知音,诚一时之盛”。杜丽娘所唱的〔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文辞隽永,曲调悠扬,小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都为之着迷。

  ⑤《牡丹亭·惊梦》中的〔画眉序〕

  清代演出中,常将《游园惊梦》分为“游园”“堆花”“惊梦”三个部分。其中“堆花”体现了艺人的创造力。在汤显祖原著中,杜丽娘与柳梦梅巫山相会的情节,只有净行扮演的大花神登场唱一支〔鲍老催〕。而经过历代艺人的实践,在这一部分改为登场十二位花神,代表十二个月份,并加唱〔出队子〕〔画眉序〕〔滴溜子〕〔双声子〕等曲牌。此次演出就选择了其中的〔画眉序〕。

  “堆花”登场人物繁多,热闹非凡,众花神的队列舞蹈是一大看点。喜爱广场舞的朋友,没准能在其中找到灵感。

  ⑥清唱《雷峰塔·烧香》中的〔三仙桥〕

  《雷峰塔》是乾隆年间方成培改编的传奇,此时昆曲经历了《长生殿》《桃花扇》两大巅峰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这一阶段创作的众多作品,大多影响不大,很多只能成为案头读物而不能搬上舞台演出。《雷峰塔》是个例外,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是如此深入人心,方成培在前人基础上加以润色,所做《雷峰塔》经常上演。道光年间,长沙还可见《雷峰塔》的演出。

  不过具体到《烧香》这一折,情况又不同了。它原本是许仙一人的过场戏,在折子戏演出市场不受待见,不如《断桥》《水斗》等重头折子戏影响大。但《烧香》中的〔三仙桥〕腔调优美,在曲友中一直传唱不衰。

【作者:尹玮】 【编辑:黄能】
关键词:昆曲 湘江剧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