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小河农民画师:人没出过省门,画已走出国门(新春走基层)

相链区块链

小河农民一手端颜料,一手拿画笔在创作。画笔欢快地跳动,几经挥毫,便是一幅赏心悦目的山水油画。图片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摄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月11日讯(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鱼鳞坝,波光粼粼;浏阳河,滔滔西去;罗汉松,屹立千年;大围山,巍巍耸立……一幅幅鲜艳的山水油画,在农大哥农大嫂们手中的画笔下一一呈现。10日,浏阳小河乡农民画室,当地的农民正在利用冬季农闲时节在作画,画室里,五颜六色的作品让这个冬季溢满温暖色。

  钟小芳是小河乡的农大嫂,5年前,她通过参加小河乡举办的画画培训后成了一名画师。5年来,每到农闲时节,她和村上的姐妹们一起,走进乡上的农民画室,端上颜料拿起画笔,画画挣钱。如今,像钟小芳这样的农民画师,在小河乡共有400多名。

  记者在小河乡农民画室看到, 农民画师们画的每一幅画长约1.5米,宽约30公分。这里作画与众不同,一幅画均由两三个人一起完成,她们在描好的画上,有的描黑色,有的画红色,有的涂黄色,画笔欢快地跳动,几经挥毫,便是一幅幅赏心悦目的山水油画。

  五颜六色的画面上,农民画师们看似天马行空,其实有章可循。“画画,讲究的就是一个提、按、顿、作。”钟小芳边画边告诉记者。虽是种田里手,但一提起画画,从他们口中讲述出来的专业术语,让农大哥农大嫂们的身上散发出一股独特的艺术气质。

  “我们画出来的画,大都可以卖到两三百块钱一幅呐。”钟小芳直言,自己作为一名农村妇女,以前做梦都没想到过还能吃上一口“艺术饭”。

  “让农民吃上艺术饭,这来源于2016年小河乡引进画室产业,通过村企合作模式,统一培训,统一订单,统一销售。”小河乡相关负责人介绍,画室产业的引进,经过五六年时间的沉淀,让不少摸锄头的种田里手,成了拿画笔挣钱的画师。 “我第一次拿画笔,就觉得比拿锄头还重。”农嫂肖群英介绍说,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自己画的第一幅画用了两天半,最后才卖了50块钱。

  开局虽不顺利,但肖群英不服输。她就找老师开小灶,同时在网上学,边学边画,边画边学。三个月后,肖群英画的一幅山水画,终于卖出了200元的好价钱。“现在,认识我的人都叫我农民画师,听人叫我画师,心里挺自豪的。”肖群英告诉记者,自己在画室尝到甜头后,把在长沙做小工的丈夫也劝进了画室。去年,肖群英夫妻俩靠在画室画画挣的钱就有5万多元,同时还照顾了家里的老人小孩和农田土地。

  在农大哥詹秋明看来,画画带来的改变,远不止是家里出了个农民画师那么简单。“我家原本住在造冲山上,生活很不方便。2016年村里搞新农村建设,我们一家从山上搬了下来。”詹秋明告诉记者,从山上搬下来后,正好赶上小河乡整合产业扶贫,将油画、工艺国画等引了进来,并鼓励农民走进画室学画画。“现在,我每月有20多天都呆在画室画画,收入有三四千元。”

  农民画室产业的引进、发展,如今成了小河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产业之一,更是成了小河乡的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目前,小河乡的工艺国画、油画和创意画齐头迸发,共拥有农民画室6个,农民画师460多名,画作畅销西班牙,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去年的画作销售额突破了2000万元。

  “我这辈子都没离开过湖南,但没想到我画的画走出了国门。”一幅画毕,詹秋明又构思起下一幅作品。他说今年想创作一幅像清明上河图一样的作品,作品就叫《云上小河》,有大围山、小溪河、罗汉松,还有农民现在的幸福、火红日子……

【作者:贺文兵】 【编辑:易隽】
关键词:浏阳市 小河乡 农民画师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