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水分很大的“水博”何以有市场?
白木
近日,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陆续发布了该院多名研究人员的个人简历信息。其中,“95后”研究员赵子健因简历中注明其拥有四个不同专业的博士以及两个博士后,受到舆论关注。10月10日深夜,该院发布说明,暂停与赵子健聘任关系,对其学历学位开展核查。(10月11日长沙晚报微信公众号)
4个博士、2个博士后,亚洲人文与社会研究所所长、教授,24篇核心期刊论文,外加22项社会兼职。光看公示的简历,29岁的赵子健简直是世所罕见的学界翘楚、不可多得的杰出人才。
可记者调查发现,其学历水分很大,所兼职的机构要么“查无此人”,要么非官方智库。就是这么一位水灵灵的“水博”,明眼人一眼看破,为何相关单位却趋之若鹜?恐怕还是相互利用、各取所需吧。
以常识论,一个人7岁入学,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硕士3年、博士3年,一帆风顺的话,学成刚好29岁。同样的年纪,赵子健却能拿“4博2后”,评上教授,还发表诸多论文,身兼诸多职务,完全超出了一般人的极限。其所获的学历,难逃“水博”之嫌。
所谓“水博”,是指一些国家对博士的入学、毕业要求不高,交钱就能读,学制短、门槛低、通过率高,很多情况下不需要发表学术论文或完成毕业论文。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工作人员的回应也印证了这一点,招聘时,赵子健研究员提供了电子版的学历证书,但是没有提供中留服(即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信息,另外其有些学历也是通过网络学习获得的。
“水博”学历注水好理解,目的是浑水摸鱼。但奇怪的是,为什么那么多单位、协会、学会还争相引入呢?大概有三类情况:一是根本没聘任,被其“拉虎皮做大旗”;二是自身也水,互相抬轿子;三是被蒙骗,以其虚名为自身贴金。也就是说,“水博”虽水,但有时也能装点门面,有一定的市场需求。这也是赵某某之流能层出不穷、如鱼得水的根源。
在钱钟书小说《围城》中,主角方鸿渐出国留学欧洲,碌碌无为,为了糊弄家人,最后买了一张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交差。两年里,他换了3份工作,都难以胜任。假文凭终究换不来真才学,任何工作都需要真实的能力和努力,不然迟早露馅,最终落得卷铺盖走人的下场。对聘任“水博”的单位来说,无疑是自降身价、自砸招牌。每一次“水博”丑闻也在提醒人们,对这类蓄意“注水”的场所要敬而远之。
笔者建议,高校、研究机构等用人单位招聘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加强对应聘者的背调和审核,及时公示其信息,防止“水博”蒙混过关、滥竽充数。教育及相关主管部门除了提醒学子避坑,更应加大监管力度,取缔“野鸡大学”、非法机构,并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公布虚假文凭“黑名单”。愿各方一起行动,见假就打、见水就挤,共同维护行业良性发展。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