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录取通知书,请签收这份“中式浪漫” | 山水洲城记

相链区块链

“你好,请问是张俊宇吗?你的录取通知书到了,麻烦出来签收一下。”

七月酷暑,蝉鸣叶绿,一封封签发好的录取通知书向天南海北“飞”去,由邮递员郑重地交到学生手中,完成一次人生新阶段的接力。7月18日,长沙首封高考录取通知书送达到长郡中学考生张俊宇手中。


7月18日,长郡中学考生张俊宇收到了北大录取通知书,标志着长沙今年录取通知书投递大潮的开启。图片来源于掌上长沙


大学——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梦想起飞的殿堂,是夜夜奋斗的目标。谁的青春不曾有过对大学校园的憧憬与期盼呢?

而一封录取通知书,将这份期盼化为实感,为新生们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平添一份仪式感。各大学“定制版”录取通知书频频“出圈”,“哪家好”成为热门话题。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古时便有送“录取通知书”的传统。

隋唐时期,中国首开科举,广纳天下贤士,“录取通知书”也是那时开始有的。因为中举不易,一张“录取通知书”就显得更加珍贵,其设计也是相当用心。

唐代最初的“录取通知书”,用的是“泥金帖子”。所谓泥金,就是指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的金色涂料,而泥金帖子就是用泥金涂饰的笺纸,足以显示官方对这份“录取通知书”的重视。

再往后些,宋代的赵彦卫在《云麓漫钞》记载了专门的“录取通知书”纸张——“金花帖子”。这是撒了金粉的笺纸,是当时规格最高的用纸。

到了明清时期,“录取通知书”多被称为“捷报”或“报帖”,内容趋于格式化,主要包含考官、考生的姓名,中的哪一科,第几名。“录取通知书”的派送也是仪式感满满。官府至少会安排三名公差负责。他们骑高头大马,举彩旗旌幌,带唢呐铜锣,一路上奏乐鸣炮,引得乡亲们夹道围观。

民国时期的“录取通知书”就和现代比较相似了,以邮递的方式送到考生的手中。比较有意思的是当时的措辞,“录取通知书”中多对学生表敬辞,如当时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称同学为“君”;西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开头用“台端”开头。细节之处,足以看出中国独有的“文学浪漫”。


当下,许多大学也在延续这份“中式浪漫”。

陕西师范大学敞亮的墨香房中,十余位老教授齐坐一堂,开写今年的录取通知书。参与录取通知书书写的退休老教授中,年龄最大的已有91岁。他们和学校邀请的书法家、校友和在职教师等一起,用15天时间为5200余名新生手写录取通知书。字字斟酌,饱含心意。

四川大学今年则采用“锦凤传书”的设计理念,以书卷的形式为新生们送上这份特殊的礼物,底蕴雄厚,古朴大气,将百年老校的历史风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哈尔滨工业大学为每一位新生送上一份精美的礼物:由太空金属材料3D打印、抛光制成的“金”钥匙,寓意学子以钥匙开启宇宙之门、未来之门。

岁月如流,变的是录取通知书的“形式”,不变的是始终如一的“心意”。

当下,这份“心意”正成为“新意”的大比拼。

每年高考结束,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谓是“百花齐放”,“内卷大赛”也由此展开。

像今年,湖南本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就让人惊喜十足。

国防科技大学作为“军中清华”,其录取通知书也同样“英”气十足。大红礼盒中是祝贺学生们的荣耀绶带,“携笔从戎,无上光荣”八个字大气端方,其中寄予了对新生们的无限期望。


国防科大录取通知书,英气十足。图片来源于国防科大官网


湖南大学近年每年都精心挑选一本书送给新生,去年的《人文地球》,今年的《芯片简史》,湖大以直接明了的方式表达了对新生的期望。


湖南大学录取通知书俨然是一份文化大礼包,今年包括《芯片简史》。图片来源于湖南大学新闻网


中南大学录取通知书内页采用手绘构图,追溯办学历史,呈现学校历史文化的底蕴。新校区临滔滔湘水,引用校门弧形形状,寓意“拥抱湘江”。


蓝色的录取通知书呈现出具有意境的闪耀中南之美,也在酷热的夏日给人清凉的感觉。图片来源于中南大学官网


湖南农业大学录取通知书封二是袁隆平院士曾对湘农学子谆谆嘱托的亲笔寄语,寓意湘农接续奋斗铿锵向前的步履和力量。


湖南农大今年的录取通知书撷取了拥有120余年厚重历史的“农大”最核心的元素。图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官网


长沙学院录取通知书由22级学生曾雅文亲自设计,她将北门、图书馆、波月桥、东来阁等校园地标融入,吉祥喜庆的大红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打开长沙学院录取通知书,映入眼帘的就是学校北门。图片来源于长沙学院官网



“xxx大学的有非遗”“xxx大学的送了一本书”……原先只是为了让新生感受到大学的重视,给一份仪式感,如今却好像变成了各大学攀比的赛道。放在以前不错的设计,如今若是不加点“特色”,常常就被叫做“敷衍”。

而一些出了差错的录取通知书,更经常被“骂”上热搜。

近日,四川宜宾学院的2024年录取通知书就出了“大唏嘘”,通知书中“录取”的“录”写成了“寻”字,变成了“寻取”。这一字之差,不仅改变了原词的准确含义,更在无形中为这份本应庄重严谨的文书添上了一抹不应有的轻率与随意。全篇不过一两百字的录取通知书,如此明显的文字错误,竟然能够通过学校的层层审核关卡,最终呈现在公众面前,这无疑暴露出了在文件审核流程中的严重纰漏与疏忽。

此事件一出,立即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不仅仅是对学生个体的一种不尊重,更是对学校自身形象与学术严谨性的一次重大损害。

这样的错误可不是个例,“报到”写成“报道”、“9月6日”写成“9月6月”、“印刷错版”……年年都有这样的“显眼包”。做“学问”的地方,本应是智慧的灯塔和文化的传承者,却在不经意间,暴露出了“文化”的短板与疏漏。这怎能不让人“寒心”?


错版的录取通知书。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某种程度上来说,录取通知书也能体现一个学校的教育水平,对学校的口碑和形象有重大影响。这样一份充满纪念意义的“礼物”,所有学校都应慎重对待。

藏在录取通知书设计中的“中式浪漫”让人心动,但是过度关注设计,而忘了本质所在,岂不是“买椟还珠”“过犹不及”?对此,麓山君也想来探讨一下,如何把握好这个“中式浪漫”的“度”。

过度“新意” 没必要,“真情”才是硬道理。

近年来,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大礼包”可谓是“花样”百出,年年创新让人眼前一亮。但麓山君以为任何的新意都应建立在“真情”之上。中国作为文明古国,自古便十分重视教育,无论是唐朝的“泥花帖子”还是民国时期的“君”字之称,录取通知书一直以来都是为了表示对考生的重视和嘉奖,是送给考生一份可以留作纪念的礼物。

但当下的高校录取通知书却逐渐有着为了创新而创新之趋势,原本蕴含其中的真意却在繁复精美的设计中渐渐隐匿,拿到手的通知书有时还需要上网搜索才能明白其设计之意,实在是有些“本末倒置”了。

“真情”才永远是“中式浪漫”的正确打开方式。

“细节”决定成败,“仪式感”需严谨。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录取通知书看似只是大学招生普通的一环,实则影响着学校的口碑和形象。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大学可以说是教书育人水平最高的地方,更加应该注重文化方面的小细节。优秀的录取通知书会获取新生对学校的好感并提升新生的满意度,细节不到位,则会让新生感到失望和不被重视。

比起将视线集中于复杂精巧的设计上,不如将目光盯准其内容与细节,给足新生“仪式感”。

“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并存。

录取通知书除了具有纪念意义之外,更多的是让新生初步了解学校。银行卡、学生手册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东西,学校在关注“艺术性”的同时,更应考虑其“实用性”,思考如何给新生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学校的地图、政策这些都能迅速缓解新生来到陌生环境的焦虑与不安,在开学之际,拉近校生关系,从而让这份“中式浪漫”真正帮助新生融入大学校园,开启人生的新阶段。


作者/孟湘 尹玮

编辑/尹玮 校读/谈梁

初审/彭培成 终审/沐刃


【作者:孟湘 尹玮】 【编辑:彭培成】
关键词:录取通知书;高校招生;毕业季;长沙;山水洲城记 录取通知书;高校招生;毕业季;长沙;山水洲城记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