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情卅载驻龙山 | 山水洲城记
龙山离长沙不近,直线距离500余公里;长沙离龙山很近,在长沙站搭乘去往龙山北站的城铁,只需3小时。
可是,你知道吗?这500余公里、3小时的路程,有一群人已经坚持走了30年。每一次列车的启动,每一支帮扶工作队的接力,三十年间,无数次的往返,不仅仅是距离的缩短,更是心灵的交融。
那些穿梭在时光隧道中的列车,承载着长龙之间那些关于希望、关于梦想、关于信念的温情故事,嘘!且听橘洲君将这30年的过往娓娓道来。
一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位于湘鄂渝边区的莽莽大山里,长沙作为省会城市,两地何以结缘?
1994年,国务院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力争在20世纪内最后7年,集中力量,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同年10月,省委、省政府明确由长沙市对口帮扶龙山县。自此,长沙市将龙山县视为自己的一个区县,按“龙山所需、长沙所能”用心用情帮扶。
30年来,在历届长沙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历任帮扶干部的辛勤付出下,在龙山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龙山发生了巨变:宽敞平坦的柏油路四通八达,医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各类特色产业基地加速崛起……民族团结之花在此绽放,新的奇迹接续上演。
30年来,长沙累计向龙山选派帮扶队伍13批次,援助资金21.88亿元,完成帮扶项目2000余个,将来自湘江的承诺写在酉水河边。
2021年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长沙市对口帮扶龙山县帮扶工作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长龙一家亲,帮扶心连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说,对口帮扶龙山县,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务实举措,是省委、省政府赋予长沙的政治任务和光荣使命。一直以来,长沙与龙山心手相牵、并肩战斗,脱贫攻坚成就显著,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喜人,干部群众精神面貌令人鼓舞。长沙将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以更强烈的担当抓好帮扶工作,切实扛牢政治责任、彰显省会担当,坚持力度不减、感情更浓,深入推进对口帮扶各项工作,立足龙山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深化交流合作,助力乡村振兴,做强县域经济,为湖南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副省长、市长周海兵指出,对口帮扶龙山县,是长沙市委、市政府最牵挂、最关注的事情之一。长沙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找准方向、聚焦重点,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进一步抓好抓实对口帮扶工作。立足龙山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抓好抓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续写长龙友谊“新篇章”,交出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3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却足以让一座城市的梦想生根发芽。如今,龙山的建成区面积从1994年不足5平方公里,拓展到2024年的19平方公里;GDP从1994年的6.16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112.34亿元,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97元跃升至19901元。
金秋时节的龙山,层林尽染,风景如画。宽敞的长沙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居民脸上幸福的笑容里,满是长沙与龙山两地人民的深情厚谊。
二
30年前的龙山县城,只有一条七弯八拐的“肠子街”。逼仄的县城,是当地人民的“心头痛”。
帮扶龙山从哪里下手?就从建设县城入手,就从修路抓起。“修建长沙路,开发西门垅,再造龙山城。”1994年12月,长沙市委、市政府支持龙山县实施脱贫攻坚计划中,首要任务就是修建一条县城路。
当月,长1385米、宽34米,总投资2395万元的长沙路开工。长沙市政工程公司的87名干部职工告别亲友,带着6辆卡车和800余套施工设备,带着长沙人民的殷殷深情,冒着凛冽的寒风赶赴龙山,仅用10个月就拉通龙山县城的交通大动脉,开启了“再造一座龙山城”的光荣梦想。
此后,长沙援建龙山基础设施建设紧锣密鼓、步履铿锵:2000年4月,投入对口帮扶资金800万元,建设龙山高级中学,学校2002年9月投入使用;2002年5月,长沙大桥开工,2005年4月竣工;2005年3月,龙山县岳麓大道开工,2006年12月建成通车……
“路好走了,县城一天一个样,家家户户开门面、做生意。”龙山县居民王成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自此,来自长沙的帮扶队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扶贫开发时期,投入帮扶资金4.87亿元,帮助实施了长沙路、岳麓大道、长沙大桥、惹巴拉凉亭桥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助力龙山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同时,加大对学校、医院、敬老院等民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
走进龙山县思源学校,只见教育教学设施齐备完善,“做放眼看世界的湘西少年”的标语极其醒目。该校由长沙市援助1000万元修建,2014年9月启用以来,长沙明德教育集团不仅捐资捐物,还常态化派优秀教师支教,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
茨岩塘镇九年制学校金霞体育馆,也是长沙市对口帮扶龙山县的重要援建项目之一。该校除了能满足体育教学训练的需求外,还可以承办各类体育赛事和集会活动,为师生和附近的居民提供文化娱乐场地。“长沙市的无私援建,让我们这所乡镇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学生终于有了好地方锻炼身体了。”茨岩塘镇九年制学校校长田万庚无比感激。
聚焦医疗硬件和基层医疗条件短板,长沙市援建龙山县人民医院新住院部大楼,改造多所乡镇卫生院,新建县预防保健检测中心和医药综合楼。“以前我们特地跑到城里还常常挂不上号,这下不用出远门,就把病给看好了。”今年70多岁的孙奶奶,提起自己的就医经历,满是对长沙帮扶工作队的感激。
2017年1月,长沙出台对口帮扶龙山县精准脱贫攻坚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组织辖区19个单位组成17支工作队,对口帮扶龙山县17个乡镇。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长沙投入帮扶资金9.3亿元,实施帮扶项目919个。
2020年2月29日,省政府批复同意龙山县摘帽退出贫困县。至此,全县11.9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
“脱贫不脱钩”“摘帽不摘帮扶”……这既是时代赋予的重任,也是长龙深情的坚实承诺。
长沙坚决贯彻落实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精神,持续用心用情用力推进对口帮扶工作,优化高层定期交流机制和长效工作机制。
“过去做得很好,接下来要做得更好。”吴桂英、周海兵等省市领导每年都要听取帮扶龙山工作情况汇报,或赴龙山专题调研对口帮扶乡村振兴工作。
2021年8月,长沙市第12任对口帮扶乡村振兴工作组(队)进驻龙山,以省会担当助力龙山跑好乡村振兴第一棒。2023年8月,第13任长沙市对口帮扶龙山县工作组进驻龙山县,接续奋斗。
“结合前期调研和本地实际,我们将在帮扶理念上更加符合实际,帮扶机制上更加顺畅有力,帮扶方式上更加务实管用,打造‘带不走’的帮扶工作队,助力龙山乡村全面振兴。”龙山县副县长、长沙市对口帮扶龙山县工作组组长杜宸亿说。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工业的支持。帮助龙山增强“造血”功能,是长沙市委、市政府对对口帮扶工作的重要要求。
为解决原有园区发展空间和交通制约等问题,长沙市对口帮扶龙山工作组大力推进高铁园区建设,投入4000万元支持龙山县中医药健康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预计2025年年初建成投用。届时,该项目将为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强有力的支撑。
在位于龙山产业开发区的湖南省恒龙中药材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热火朝天,工人们正在加工中药材。该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分红”的经营模式,紧密串联起企业和农户,年生产加工中药材5000吨以上,为龙山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
当地居民黄荣梅之前一直在外务工,得知家门口办起企业后,她返乡到药材车间从事筛选黄柏的工作,一个月收入也有数千元。“两个孩子就在旁边学校读书,每天有校车接送,特别安心。”
2017年以来,长沙安排对口帮扶资金1.22亿元,支持龙山企业加快发展;到2023年,龙山县规模工业企业达50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4.18亿元,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龙山百合”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发展百合产业,既符合当地居民的习惯,也能为龙山打造特色优势产业的“王牌”。
为帮助“龙山百合”品牌做大做强,长沙市对口帮扶龙山工作组接续发力,开发百合绿茶、百合面膜、百合花茶系列产品,年创收可逾1700万元;村民变“花匠”、乡野变“花田”,助力龙山百合实现从“种产品”到“卖风景”的华丽转变。全县已种植百合10万亩,产量达10万吨,实现全产业链综合产值30亿元,9万多农民增收致富。
“我吃的是‘百合饭’,住的是‘百合屋’,开的是‘百合车’……”杜丕军是当地的百合种植大户,种植规模超过300亩。高峰时期,他的合作社每天都要请数百位村民前来剥百合。彭秋月就在合作社里帮忙。“一天有一百多元的收入,不比在外面打工少。走出家门就能赚钱,这样的日子幸福着呢。”她笑道。
随着龙山的农特产品日渐被消费者喜爱,如何给大山深处的物流提效也成为新的挑战。对此,长沙帮扶工作组想在前,积极探索建立“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预计到2025年,畅通龙山县乡村消费“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
深化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长沙还连续多年举办爱心助农志愿服务活动。不少爱心企业和市民早已“形成默契”——纷纷自发采购来自龙山的农特产品,用真心真情为龙山送上实打实的关爱。
四
今年“五一”前夕,龙山人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潇湘大道正式通车。
这条连通了龙吉高速和黔张常铁路的道路,由长沙投入帮扶资金6100万元。自此,龙山人民经潇湘大道可乘火车、上高速,这条道路成为一条龙山人民出山追梦、走向世界的快捷大道。
这个国庆假期,龙山县红岩溪镇头车村大字沟古寨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寨子里,土家山歌、咚咚喹等土家传统技艺传承完好,一栋栋古色古香的土家族吊脚楼经过保护性改造后,摇身一变成为民宿。该村党支部书记邓世龙介绍,在长沙的帮扶下,村里采取集体经济合作社、开发商和农户“三方合作”等方式,让农民变为“股民”,已接待游客近2000人次,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土鸡、蜂蜜、腊肉等农特产品销售5万余元,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以前我们万宝村的公路只有3.5米宽,而且弯多坡陡。帮扶队员来了后,全村的道路有31公里得到加宽,18公里道路进行了全面提质改造。”万宝村党支部书记贺海波满心欢喜地说,得益于道路状况的改善,村民们创办了药材、养殖、民宿等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条“农文药旅融合”的发展路子。“我们还计划打造春、夏、秋、冬四季村寨和湘西之巅度假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更好发展。”贺海波对万宝村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近年来,龙山积极做好“旅游+”文章,形成“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良好态势。202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0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2亿元。
在今年7月24日举办的龙山县文化旅游和招商引资(长沙)推介会上,土家儿女载歌载舞,热情表达对长沙人民30年真情帮扶的感恩之情。为回馈长沙,龙山也为长沙市民送上了一份旅游“专属”福利——多个景区对长沙市民免费。
这是一份惦记,一份感激,更是一场爱的双向奔赴。
“经济上的帮扶,只能影响一时一域,只有理念之变,才能真正将发展的种子播种在龙山广袤的大地上。”这是长沙帮扶队员的共识。
30年来,长沙市先后选派13位帮扶工作队长到龙山挂职,各区县、后盾单位选派了300名帮扶工作队员扎根龙山;一批批帮扶队员用品格、情操和信念,用智慧、热情和汗水,回答了“为什么帮、帮什么、留什么”的时代之问。
从岳麓山到八面山,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一条“肠子街”到“湘鄂渝边区中心城市”……如今的龙山,道路四通八达,乡间青山环抱、绿水长流,百姓安居乐业。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回眸30年,一笔笔帮扶资金落到实处,一个个民生项目绘就幸福底色,点点滴滴凝聚成火热的“长沙印记”,这是爱的传递,更是心的交融。
回望30年,长沙和龙山往来愈加频繁,合作愈加深入。
新时代站在新的起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上,长龙两地携手,同心奔赴,必将演奏出更加华美的乐章!
记者/岳冠文 刘攀
编辑/刘丹 校读/谈梁 李乐
初审/彭培成 终审/沐刃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