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美学加持,非遗登上端午国潮“顶流” | 山水洲城记
“一早就听说这边要搞个大活动,特意和朋友约着过来看看。没让我失望,过年也就这么热闹了。”从株洲驱车一个小时赶来长沙西湖楼的陈先生说。6月10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长沙主场活动在西湖楼开幕。
赏非遗节目展演、逛夏日文旅集市、尝地道民俗美食,还有50万元文旅惠民消费券大放送……本次活动以“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致力打造集食、赏、娱、购为一体的一站式夏日文旅体验场景,活动将持续至6月17日。
小酌一杯新康谷酒,品一口左家酥糖,靖港手工小花片配沩山擂茶,别有一番滋味;看浏阳夏布、女书楚韵、金杵面塑……橘洲君身穿汉服,西湖楼感受了一波非遗的“中式浪漫”。行走之余,不禁想:非遗传承在新时代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让古老非遗重焕生机?
一
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保护文物传承文明”。要说今年端午节文旅市场的一大特点,橘洲君认为非“非遗”二字莫属。此次端午假期,历史博物馆参观、龙舟观赛体验非遗文化、历史文化景区打卡汉服妆造体验等“新中式”项目成为出游热点体验项目。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让中式美学接连“破圈”。从冷门变热门,非遗“出圈”之路有迹可循。
目前,我国共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总计43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43项。在五千年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文化宝库熠熠闪光,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根基。
2021年8月,《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传承力度,已成为诸多文化机构、非遗传承人的共识。
近年来,非遗传承也在不断推陈出新,通过系统性保护传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今,非遗与文创、影视、短视频以及新技术的跨界融合,正助推其以更开放、更时尚的姿态,登上国潮“顶流”。
二
“浏阳豆豉传统制作技艺、浏阳木活字印刷术、丁字湾麻石雕刻、浏阳蒸菜传统制作技艺……”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长沙18个项目入选,长沙非遗家族再添重量级成员。
截至目前,长沙共有9项国家级非遗、44项省级非遗、132项市级非遗,它们中有活色生香的民俗文化,有原汁原味的本土技艺,有声名远播的地域风情。作为城市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越来越多的长沙非遗成为了可消费的文创产品、可体验的生活方式、可展演的文化景观、可共鸣的价值认同。
——从仪式性展演到具身性体验
根据湖南省文旅厅发布的《湖南省首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长沙铜官窑非遗旅游项目、浏阳花炮非遗旅游项目入选。
2022年,投资9000万元的浏阳天空剧院建成,由湖南焰遇花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及黄成导演团队倾力打造的中国新锐烟花文旅IP——“焰遇浏阳河”在这里落地。
2023年,“相约浏阳河·周末看焰火”实现常态化演出,每周六推出沉浸式焰火秀。据悉,2023年浏阳开展了50场创意焰火燃放活动,其中,周末焰火秀33场,累计吸引游客逾380万人次,拉动文旅消费超110亿元。
仪式性展演的同时,更多活态传承带给了市民游客城市生活的具身性体验。在长沙非遗馆,长沙非遗技艺云集,传承人每周末都会开展传习活动,这里已经成为集传习、展演、展示陈列、文献保存为一体的非遗胜地。
6月7日,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于橘子洲头举行“美人香草 风骨传神——长沙非遗橘洲雅集”活动。在现场,观众不仅能了解九芝堂中药文化、传统酿造技艺等非遗项目,还能体验民间剪纸、长沙面塑等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没想到在屈贾之乡、橘子洲头感受到这么浓厚的端午氛围,真的好特别”“传统民俗可玩、可赏、可学的沉浸式综合体验让我对非遗和端午习俗有了更多的了解,庆幸自己和家人的长沙之行是明智的选择”,许多外地游客表示不虚此行。
——从美学化追求到情感性共鸣
5月19日,铜官窑文化旅游度假区入选2024年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6月8日,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专题报道中从文物保护、非遗传承、陶瓷工业、文旅发展等角度全方位展现了长沙铜官窑悠久的历史源流与现代的繁荣发展。
3000平方米的市集里,有非遗香囊制作、古银票制作体验、汉服体验馆等店铺,而人气最旺的活动之一是茶艺体验。“之前这种情景可能在电视剧中看到过,像这种全身心可以投入的、沉浸式的对年轻人来说也是一种很新奇、很独特的消费体验。”游客刘济睿刚刚学习了点茶、品茶。走进潭州市集,不仅可以体验宋韵四雅,“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还可以射箭投壶,在钱庄体验雕版印钞、制作古银票,让游客如同闯入宋时画卷,一步一景,皆是古风古韵。
作为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雨花非遗民俗艺术特色街区主打的就是生活化。这里的非遗夜市,打破了以“吃”和“购”为主的传统夜市模式,融合非遗演艺、非遗手工体验、非遗美食等多种业态,完美融入长沙夜经济的版图中。
——从快乐消费者到积极传播者
让非遗与城市共生共情,长沙在培育更多非遗的快乐消费者。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夏日文旅集市上,汇集食、器、创、趣四大展示展销区,湘绣、铜官窑、女书、棕叶编、夏布、谷山砚、菊花石雕、掐丝釉彩、沩山擂茶、传统和香等非遗项目的上千件非遗产品汇聚集市现场,琳琅满目,还有50万元文旅惠民消费券大放送,将直接助推文旅消费。更多非遗消费者,激活了更多非遗积极传播者。
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长沙已出台《长沙市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办法》。“我们将进一步在遗产保护上出实招,强化以物证史、让文脉留下来,突出以史育人、让文物活起来,聚焦活态传承、让非遗潮起来。通过优化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运营管理机制,导入非遗等活态化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城市空间、生态资源的有机融合,让长沙颜值与气质并重,城市的独特气质、文化气质彰显。”长沙市文旅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非遗传承要拓宽视野、提升素养,创造更多有趣的“打开方式”。
——“非遗+数字化”,让非遗“潮”起来
用3D扫描建模面塑作品、用人工智能打造数字皮影、将水印版画“藏”进手机……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助力非遗跨越时空的限制,以便捷的互动方式,更加生动呈现非遗魅力。每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成新湘都会穿上最新款的湘绣服装、佩戴湘绣文创饰品,为湘绣代言。
“要不断提升数字文化产品吸引力,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成新湘表示,要让湘绣传统文化焕发青春活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湘绣、感受到非遗的魅力,就需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内容形态进行创新和转化,创造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数字文化产品;用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科技”“非遗+科技”。
——“非遗+旅游”,让非遗“火”起来
到长沙铜官窑学习陶瓷烧制技艺,去泉州蟳埔村体验簪花,在扬州制作一把独特的漆扇……“非遗游”活动精彩纷呈,已成为近几年大众旅游出行的首选。“非遗能为地方印象提炼出一个记忆点的东西”作为一名非遗爱好者,长沙市民钟先生说,每当去一个地方旅游,都希望走之前能留下一个具有概念性和特殊性的印象,如泉州簪花、扬州漆扇等。以旅游之窗展现非遗的活态传承,为“养在深闺”的古老技艺拥有更多烟火气。
——“非遗+新媒介”,让非遗“新”起来
新媒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为加速非遗传播从静态通往活态、从守旧走向创新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空间。
以抖音APP为例,根据《抖音2024非遗报告》,在抖音,越来越多的95后、00后,正在成为非遗传承的生力军。截至目前,抖音上共有1428名非遗传承人,其中30岁以下的有199人,同比增长72%。短视频和直播让非遗走向全民。截至目前,共有1379万网友在抖音分享自己的非遗体验,漆扇、簪花、马面裙打卡视频增速居高,分别实现了318倍、55倍、15倍的增长。购买非遗团购商品的用户数同比增长328%。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传统文化技艺。橘洲君看到,古老的非遗正在和新时代共振,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正在时代的潮流中迸发!
记者/刘丹 郑湘平 宁莎鸥
编辑/刘丹 校读/欧艳
初审/彭培成 终审/沐刃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