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道⑲|“土特产”里有乾坤,宁乡处处好“丰”景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2日讯 (全媒体记者 谭晓波)流沙河镇的花猪、喻家坳乡的栀子、沩山乡的茶叶、灰汤镇的灰汤鸭、龙田镇的扎肉……在宁乡“土特产”家族,各个乡镇都有自己的“拿手好物”。

“土特产”看似普通,却是大文章。既可以解决就业,也能助农增收,既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

202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中,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门部署,提出“继续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央的重要指示和部署,凝聚了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深邃思考,也为乡村产业兴农指明了方向。

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宁乡市因地制宜,从三方面入手。“土”有根,依靠一方水土,立足乡土资源,靠山吃山唱山歌;“特”有品,提高农产品外在品相、内在品质,打造品牌;“产”有链,延长产业链、做强富民链、打造发展链,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

“土”有根

靠山吃山唱山歌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土特产根基在于“土”。

“土”有根,根在水土。宁乡立足本土,深挖优势乡土资源,靠山吃山唱山歌,扎牢扎稳“土”之根系,让特色农业长成“参天大树”。

加大科研力度保护原产地流沙河镇花猪品种,挖掘宁乡花猪千年物种价值,品牌价值达52.4亿元;依托沩山特有的气候和土壤等独特自然资源,做强做大沩山毛尖品牌,获评国家地理标识产品,全产业链达1.94亿元……

无论是宁乡花猪、还是沩山毛尖,无不承载着本土特定的味道与记忆,唤起的是乡愁,浓缩的是乡思。

留住乡愁,唤醒儿时的味道。在当今农产品面临同质化挑战的当下,宁乡在留住土特产“土味”上下足绣花功夫,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土味”路线,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这里风景独好。

初春,宁乡市老粮仓镇近200亩的老种子育种示范基地里一派忙碌,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翻耕起垄、育苗育秧。工人们手里播种的种子可不一般,都是通过民间征集和技术部门支持收集到的丝瓜、苦瓜、黄瓜、凉薯、苋菜、空心菜等瓜果类和蔬菜类的老种子。待到丰收时节,这些土味十足、原滋原味的土特产将走向万千市民的餐桌。据了解,宁乡还将规模化养殖种植市场认可的土鸡、土鸭、土鸡蛋、土苦、土豆角等,重拾儿时的味道,为百姓幸福生活增味添彩。

“土”有根,根在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不再是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其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日益凸显。宁乡深挖传统文化、地方习俗、非遗文化,丰富其内涵,以乡愁赋能特色产品,实现农业由“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温情”“卖文化”的转变。

道林是一座古迹厚重、文化浓郁的文化古镇和田园古镇,山水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越。“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旅游休闲为形态,以风土文化为灵魂”,宁乡挥就农文旅融合大笔,绘出道林古镇特色产业发展新景——

初步形成了以道林古镇景区为核心,道林社区、龙泉湖村、河东新村民宿项目、善山岭村葡萄园及荸荠基地、华鑫市村稻虾养殖基地、以鑫星村神仙岭等一系列近郊周末游景点为代表,以“农业景观+观光旅游”及“家庭农场+农事体验”为业态融合模式的产业发展格局,吸引客人纷至沓来。全镇2022年农文旅融合产业收入4500万元,道林古镇景区自2021年9月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近120万人次。

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的背后,是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的重要体现,宁乡乡村产业振兴之路越走越稳。

“特”有品

“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做好“特”字文章,要因地制宜走出精准路子。

“人无我有,靠品种取胜;人有我优,靠品质争先;人优我精,靠叫响品牌拔得头筹。”宁乡既扎根本地摸清自己的“家底”,还跳出本地看别人有什么,在横向对比中明晰彼我优势、谋求差异发展。

如今,只要提起喻家坳乡,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栀子花”“栀子果”。据《宁乡县志》记载,早在清朝同治年间,宁乡种植的山栀子就因个头大、产量高,而且药用价值大而闻名全国。

放大优势,打响品牌。宁乡市委、市政府将宁乡栀子作为“乡村振兴”与“一乡一品”建设主体产品,以栀子主产区喻家坳乡为依托,播撒科学引领、政策倾斜、资金帮扶等“雨露”,由销售栀子果向销售栀子花转型发展,将“小金花”做成了“大梦想”。“宁乡栀子”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被评定为宁乡市市花。

借力品牌优势,以栀子小镇为方向,宁乡统筹推进喻家坳乡栀子花产业发展,做到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渠道,形成抱团良性发展的良好局面。“村村有基地、户户有花香”,全乡栀子花种植面积达一万亩。

“把‘好产品’转化为‘好品质’,把‘好品质’转化为‘好品牌’”,近年来,宁乡致力挖掘“土特产”内在功效、文化内涵,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农业品牌,让越来越多“土特产”金字招牌走出大山,“小而精、特而美”的“一乡一品、一镇一特”产业集群,呈现出硕果盈枝的景象。

全市以粮食、宁乡花猪、沩山茶叶、宁乡栀子、灰汤贡鸭等农业公用品牌和特色农业产业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重点培育和打造一批品牌效应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的农业特色小镇,形成以回龙铺镇、双江口镇、坝塘镇、东湖塘镇、花明楼镇等为核心的粮食主导产业;以流沙河镇、老粮仓镇、双凫铺镇、回龙铺镇等为核心的宁乡花猪特色产业;以横市镇、黄材镇、金洲镇、历经铺街道等为核心的蔬菜种植产业;以沩山乡、花明楼镇等为核心的茶叶特色产业等。

用心擦亮乡村特色金字招牌,宁乡乡村产业发展赢得满堂喝彩。连续7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获评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市“两品一标”认证产品108个,拥有“宁乡花猪”“宁乡栀子”“沩山毛尖”“五里堆香干”4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双江口镇、沩山乡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产”有链

“小买卖”做成“大生意”

立足“土”,突出“特”,关键还要形成“产”。

当下,我国农业“种养”和销售领域发展相比较为成熟,但产业链条较短,联农带农能力不强。宁乡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惑。

如何破题突围?“延链、补链、壮链、强链”,宁乡以工业化思维激活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池春水”,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深挖多元价值,把特色产业的“小买卖”做成“大生意”。

从散户零星养殖到现代化生产,从单一生猪销售到完整的深加工产业链,再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宁乡,一头花猪不断“裂变”,释放出乡村振兴强劲动能。

流沙河花猪油、流沙河花猪红烧肉、流沙河花猪腊肉、流沙河花猪小包装零食……在流沙河牧业的精深加工厂里,一系列研发生产的精深加工产品,玲琅满目。在这里已率先实行“市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专业养殖场户+屠宰加工+品牌专卖+跟踪溯源”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包含上游养殖生产、中游加工生产、下游产品销售,建立了“组织化养殖生产+专业化屠宰加工+品牌化销售服务”创新商业模式。

流沙河牧业只是宁乡花猪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1条花猪专用屠宰线、2个花猪冷鲜肉分割车、7条花猪产品加工生产线……宁乡紧跟市场需求,全产业链深加工产业应有尽有,里脊肉、五花肉等100多种不同规格的宁乡花猪精细分割产品,肉卷、腊肉、香肠、火腿等46种深加工产品,走向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丰富消费者餐桌。

在“链”上拓展,在“融”上发力。2月28日,在宁乡市湘都生态产业园内一只只憨态可掬的小花猪,正在展开激烈的赛跑,憨态可掬的模样,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打卡体验。这是湘都生态产业园因地制宜推动宁乡花猪产业与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科普教育、餐饮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接二连三的生动场景。

一头猪“链”成“大产业”。2022年,宁乡花猪出栏 44.61 万头,实现全产业链产值41.93亿元。宁乡花猪连续3年获评为湖南省“一县一特”农产品优秀品牌,入选2022年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当下,乡村产业竞争,正逐步由单一的产品竞争走向产业链竞争。但三产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将一、二、三产相加,这样就容易出现接不上、链不成的僵局。

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实质上融的是产品链、服务链、要素链、利益链。要让链条环环相扣,宁乡的“打法”是强示范、延链条、育主体,以“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

湖南湘一灰汤鸭业有限公司利用灰汤温泉天然优势,原生态温泉水域来放养、采取 “稻鸭共生”生态平衡种养技术,与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湖南聚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初步形成了产、研、销一体化的蔬菜种植、加工全产业链建设……

在宁乡,龙头企业成为农业产业化链条中最活跃的一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的中坚力量。宁乡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将农业产业上下游各经营主体结成利益共同体。流沙河牧业宁乡花猪产业化联合体、宁乡市花明粮油粮食产业化联合体等16家省级示范联合体以及优氏乳业产业化联合体等4家省级联合体担当“链主”,昂扬“龙头”,舞活“产业链”。

“谁有能力谁牵头,谁能牵头扶持谁”,宁乡突出抓好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对重点龙头企业予以倾斜,使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和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农业企业迅速成长、不断壮大。目前,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长至88家。

伴随着龙头企业规模的壮大,宁乡的农业产业化链条也在同步延长。目前宁乡已经形成了以流沙河牧业、楚沩香牧业为龙头的花猪链条,以花明粮油、金禾米业为龙头的粮食链条,以优卓牧业、皇氏集团优氏乳业为龙头的奶制品生产加工链条等十大农业产业化链条。同时,宁乡还全力推进“宁乡好礼、花猪印象”区域公用品牌、栀子小镇、彭记坊二期基地等一二三融合发展十大创新项目,为三产融合发展按下“加速键”。

“接二连三”绘新景,农业产业满目春。宁乡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84.85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38.74亿元,增长63.5%;第一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1%提高至11%;农业总产值由128.04亿元增长到238.48亿元,增长86.3%。2022年,宁乡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第二,蝉联生猪调出大县称号,位居全国县域农产品生产贡献力百强县第29位。

“土特产”貌似普通,内里大有乾坤。缺了“土”,产业根基不稳;失去“特”,竞争优势不足;没有“产”,发展难以持续。从“单一种植养殖”到“接二连三”,宁乡正充分挖掘“土”“特”“产”的潜力,深耕农业特色产业,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着融合发展的好“丰”景。

【作者:谭晓波】 【编辑:王智勇】
关键词:宁乡市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