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崛起的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丨中国新闻周刊
一江两岸,山水洲城。提起长沙,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的橘子洲头?还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岳麓山?又或是遍布大街小巷的烟火气息,以及可以从清晨吃到深夜的网红美食?
无论是哪一个答案,此前鲜少有人会把长沙和“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画上等号。
作为湖南的省会城市,长沙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湘江蜿蜒穿城而过,又坐拥岳麓山、橘子洲等名胜,长沙因此被称为“山水洲城”。
“越夜越长沙,越夜越精彩”。近年来,长沙以电视文娱、文旅消费成为“顶流”城市。但在“夜长沙”耀眼光芒之下,长沙正擦亮“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这一全新城市名片。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2020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为湖南擘画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其中,“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是“三个高地”之一。
2023年6月,在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提出长沙将“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之后的8月29日至30日,湖南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将“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列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标志性工程之一。
据了解,长沙是目前国内首个提出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战略目标的城市。分析认为,这既是应对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态势和国内外发展形势的迫切要求,也是把握时代大势,立足国之所需的主动作为。
具“全球”视野的战略布局
人们常说:“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人。”湘江奔腾不息穿长沙而过,屹立于湘江之滨的长沙,历来就有“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基因。
当下,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国家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长沙谋定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展现了敢为人先的魄力和担当。
据了解,提出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战略目标之后,长沙迅速出台纲领性文件——《关于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明确了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具体的时间表、任务书与路线图。
根据《实施意见》,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分三步走:2025年,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2030年,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初步建成;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其中,2030年是关键时间节点,《实施意见》提到,到2030年,长沙将初步成为全球范围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功能布局基于全球、研发任务源自全球、研发资源来自全球、研发成果用于全球。以“全球”视野来谋划未来发展,展露出长沙的雄心壮志和博大格局。
不光有长远的谋划,《实施意见》也细化到了具体指标。比如,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速达13%以上;各类创新平台26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领军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五类研发企业(中心)200家以上;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等。
更为关键的是,在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上,长沙是十足的行动派。
今年9月1日,长沙举行“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式”,来自全球的40个重大项目现场集中揭牌、签约或开工。这距离提出长沙“打造成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战略目标,仅仅过了74天,距离出台纲领性文件仅1个月。
在“首开式”上,淡水河谷-中南大学低碳和氢冶金实验室、蚂蚁集团中南研发总部、圣湘生物高性能医疗器械智能制造全球研发中心、爱尔全球眼科医学研究中心等18个项目揭牌,华为云工业创新中心、360全国科创研发总部(长沙)项目等16个项目签约,湖南方锐达总部研发中心、大泽湖海归小镇研发中心等6个项目在其他园区“云开工”。
6月份构想、谋划,8月份出台重磅文件,9月份举行“首开式”,短短70多天,长沙就实现了从全新理念的提出,到意见、政策的出炉,再到项目的揭牌、签约或开工的跨越,长沙跑出了加速度,其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决心和行动力可见一斑。
分析认为,长沙跑出加速度背后,不仅是全市人心所向,是“敢为天下”的担当,更是长沙对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志在必得。
“在世界科技创新的格局中,中国在量产和市场环节具有显著优势。只有把握全球化的时代脉搏和前沿趋势,才能始终立于发展的潮头浪尖。”在湖南省社科院区域经济与绿色发展研究所所长罗黎平看来,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是面对百年之变、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作出的坚定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的新路径、新赛道、新引擎、新变革选择。
开全国城市之先河背后
事实上,在中国众多城市里,锚定建设科技创新高地或者科创中心的城市,并不只有长沙。
2021年3月发布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创中心。
此后,多个城市争相布局区域创新中心建设。比如武汉、成都、重庆、合肥等城市,都在向着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而努力。
相较于其他城市着眼于“区域科创中心”,长沙则把研发中心与科创高地做了强关联,在全国首先提出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可谓开全国城市之先河。
如此宏大的发展愿景,如果没有超强的研发能力作为支撑,是不可想象的。外界不禁疑惑,长沙是否有足够的“能量”?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概念和特质。湖南省社科院曾就此进行调研,他们认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是研发机构,特别是跨国公司研发总部的集聚区,是高端研发人才的蓄水池,是重大科技成果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策源地。
在该院专家看来,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研发机构的高集聚性、研发成果的高产出性、研发网络的高等级性和研发生态的高包容性。
具体到长沙,在业内人士看来,长沙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教、研发资源丰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具有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实力和底气。
长沙是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坐拥2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1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国家超算长沙中心是科技部批准建立的全国第三家、中西部第一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算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众所周知,长沙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除了美国伊利诺伊州和日本东京之外,拥有全球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2012年以来,长沙提出以智能制造推动产业转型,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企业智能化改造,形成了智能制造的长沙模式,擦亮了“智能制造之城”的名片。
除工程机械这一王牌产业之外,近年来长沙还培育出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配件、新材料等六大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总量突破45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0%以上。以2022年为例,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9.6%。
先进的制造业集群,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无疑为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关键的是,长沙科教资源丰富,研发人才汇聚,这为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高校资源方面,长沙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58所高等院校,其中双一流高校4所,985高校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列中国第三。
此外,长沙还拥有独立研究机构99家,其中中央驻长机构16家,省属69家;常驻和柔性引进两院院士64名,有24家市院士工作站、16家专家工作站,6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诞生了超级杂交稻、“天河”超级计算机、碳/碳复合新材料等世界级科研成果。
根据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评价,在全国103个创新型城市中,长沙连续4年排名第八,甚至超过了近年来声名鹊起的“科创之都”合肥。2012年以来,长沙累计获国家科技奖149项,其中主持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近两年获奖数均位列全国创新型城市前四名。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2年起,湖南开始谋划“4+4科创工程”,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体系。“4+4”即四大实验室——岳麓山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四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力能实验装置、航空发动机冰风洞装置。
这些创新平台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协同效应已经初步显现。据统计,2022年“四大实验室”突破领跑全球的技术(产品)7项,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1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增加27.1%、44.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科技创新有效带动GDP增长4.5%。
“顶流”长沙,未来已来
聚焦产业发展、谋划空间布局、打造创新平台、形成政策体系,长沙在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上正在不断发力。
“把最好的地块留给科研机构,把最好的风景留给科创人员,引进更多‘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一语道尽长沙的诚意。
“对在长沙落地的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长沙按‘一事一议’的原则,最高可给予10亿元支持!”与《实施意见》配套出台的《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20条真金白银的政策举措,可谓干货十足。
长沙的诚意满满,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以及科研人员在长沙汇聚。作为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区,世界计算·长沙智谷地处湘江新区核心区,占地1000亩,总投资超180亿元,2023年首批建成60万平方米,2025年全部建成。
目前,长沙智谷已经集聚湘江实验室、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等六大创新平台,引进华为、中科曙光、中国长城、湘江鲲鹏、麒麟信安等龙头企业超100家,未来将建成算力规模达1000P的湖南公共算力中心,为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夯实算力底座、构建产业生态。
其中,湘江实验室聚焦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是湖南首个揭牌的省级实验室。目前,该实验室首批已入驻19个院士专家团队,已有11位院士组团来到湘江实验室为13个事关攻克“卡脖子”难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项目进行开题论证。
为引鲲鹏入湘,长沙曾做到1天完成工商注册,10天完成土地审批流转,从项目筹建到一期厂房交付仅耗时120天。对于长沙的诚意和效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时任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2021岳麓峰会分享环节曾公开表示:“我可以肯定地讲,到长沙来办企业、来布局产业得到的服务,比深圳、比珠三角还要好得多得多,我已经拿长沙的速度去督促深圳。”
而凭借“房价洼地”的独特优势、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火热的消费经济,长沙已连续15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吸引着大批年轻人来就业发展。
据统计数据,2022年长沙新增人口18.13万人,在17个千万人口城市中名列榜首,位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近10年,长沙人口净增300万人以上,新增人口中80%为年轻人。这无疑为长沙带来蓬勃向上的发展朝气和创新活力。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长沙是很多有创业想法和创新热情的年轻人愿意去的城市,城市的生活成本、住房又相对便宜,“具备打造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城市的潜质”。
众所周知,研发机构的高集聚性是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显著特点。在国际创新发展史上,科创走廊往往是研发中心城市的核心动能,是推动要素聚集、企业创新的重要模式。比如,沿美国硅谷近50公里的狭长“走廊”,机构、企业、人才、资金等汇聚,人口不到全美的1%,却创造了美国总GDP的5%。
长沙,也正在布局这样的“走廊”。沿湘江西岸长约50多公里、宽约10多公里的狭长地带,是长株潭城市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地带,集聚了全省主要的高科技企业、人才、技术、信息、资本等创新要素,正逐步发展成为湖南科技创新走廊。
更难得的是,与之相对的湘江东岸汇聚了众多国家级、省级开放平台,先进制造业加速崛起,正逐步发展成为湖南先进制造业走廊。在业内人士看来,将两岸高水平整体规划与建设“湘江国际研发走廊”,打造一流的研发要素集聚区,科创与产业的距离将实现“水乳交融”。由此,长沙谋定的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并非简单地复刻硅谷模式,而是科创与产业深度交融的“2.0版本”。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近百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长沙,发出了影响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惊天一问。现如今,长沙把握时代大势,立足国之所需,向着“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进击,吹响了跨越式发展的冲锋号。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三高四新”战略为引领,以“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为战略目标,在可预见的未来,长沙这座“顶流”城市将迎来无限可能。
“顶流”长沙,未来已来!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