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庹新岗 付臣欢

  背景

  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业是民生之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如何深入认识、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日前,长沙晚报记者邀请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张金学,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罗方禄进行了解读阐释。

  如何认识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请您谈一谈,怎么认识这一重要论断?

  张金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再到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总结了“八个坚持”的宝贵经验,提出了“把就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构中国就业理论体系”等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不同时期对就业工作的定位、目标的确定及任务的部署,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指引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罗方禄:认识新定位、新使命,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当下所处的历史方位。当前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特别是思想观念更新、技术平台换代、产业结构调整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无论是宏观层面的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还是微观层面的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需,高质量充分就业都至关重要。从最大的民生到最基本的民生,体现了就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彰显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只有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才能持续不断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才能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夯实党的执政之基。因此,就业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必须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各条战线凝聚广泛共识,勇担使命,汇集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记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高质量充分就业呢?

  罗方禄:我认为,“高质量”指的是国家高质量发展所需与个体期望值、满意度高度匹配,人才红利不断释放,从业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极大满足。“充分”指的是适龄劳动者都能获得就业机会,实现充分就业。特别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大力促进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

  破解“有活没人干”,解决“有人没活干”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我们怎么实现就业供需两端的有效对接?

  张金学:“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这其实指的是结构性就业问题。人力资源供需错位,是当前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破解矛盾,就要从供需两端发力,尤其是供给端转型。为什么“有活没人干”?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供给跟不上产业需求,特别是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需求。这就需要深化劳动力供给侧改革,提升劳动者专业技能水平,提升人与产业的适配度,进而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

  罗方禄:关于提升人与产业的适配度,我认为,首先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正确就业观,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其次,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是关键。为此,需要打破学历和就业歧视,畅通中高职、大专学生升学渠道,健全产学一体化体系和“订单式”培养机制,全过程、有针对性地培养专技人才。比如,长沙高级技工学校紧密对接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设“订单班”,学生毕业后会优先输送给“下订单”的企业,保障了就业的稳定性。再次,加强应用型大学建设。强化应用属性,强化就业导向。比如,今年开始对外招生的长沙工业学院,今年计划在湘招生2500人,其涵盖的11个专业全部对接长沙17条产业链,将实现城市产业发展与青年人才就业的“双向奔赴”。

  如何认识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同向发力,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请问,这种发展方式是什么?它有哪些典型特征?

  罗方禄: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将有效降低就业成本,提升就业满意率,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有力抓手。我认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有系统性、协同性、人文性等特征。以青年就业为例,系统性,主要指政府和有关就业部门从培训、资金、资源、技术要素等方面,全过程为青年提供就业服务。协同性,主要指梳理“大就业观”,充分整合政府各部门和社会有利因素,共同帮助毕业生和青年求职者获得实际工作经验。人文性,主要指要关心、帮助青年的就业,营造有利于青年就业的良好氛围,鼓励青年干事创业,谱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序章。

  张金学: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多方协同配合。我想,重点可以围绕两方面发力。其一,就业工作前移。现在一些高校运用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开发简历优化、职业规划等服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这当然是很好的促进就业的举措。但这还不够,我们需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将就业导向深度融入教学改革。近年来,国家根据就业情况等因素,加大对高校专业设置的优化力度,就是力证。其二,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比如,强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影响的评估,比如,将创造就业岗位、出台就业配套服务政策多少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还比如,考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考评时,也可以加大对促进就业相关指标的比重。

  为青年发展创造良好就业环境

  记者:对于青年人就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结合长沙实际,促进青年人就业有哪些重点发力方向?

  罗方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前不久,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来中南大学调研,强调同题共答、双向赋能,推动校地合作取得更大实效。其中,就提到了要携手推进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硬质合金、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合力推动重大技术攻关和转化、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这些都是创新发展重点发力的领域和方向,可以衍生出不少产业链、就业链。

  而放眼地方发展全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长沙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文旅产业等方面都具有深厚的基础和鲜明的优势,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从产学研用、延长产业链就业链等方面着手,强化创新驱动,厚植发展后劲,持续释放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张金学:青年好就业、就好业,才能引得进、留得住青年。长沙在吸引人才方面,成绩斐然,有口皆碑。各类鼓励政策、补贴项目,保障性租赁住房等,解了青年就业“燃眉之急”,送上成长礼包。在此基础上,我认为,一方面,还需要做好政策的落地。比如,日前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若干措施》,省人社厅出台的《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的若干措施》等,干货满满,需要不打折扣地落实。另一方面,可以紧紧围绕打造“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幸福生态圈,全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继续开发出更多有长沙特色的就业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财政、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长沙都可以大胆探索,树标杆、做典范,进一步彰显省会担当。

【作者:庹新岗 付臣欢】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