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丨把爱写在大地上

  图文/罗杰科 周柏平 石祯专 陈飞 邹曙明 谢金庭

  车鸣呜咽,人声悲泣!长沙市民用最真诚的方式送别袁隆平院士。22日下午5时,从湘雅医院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路经芙蓉路、晚报大道……“袁爷爷,一路走好!”十里相送,沿途前来送别的市民齐声高喊。

  袁老是一个追梦人,他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梦:水稻比高粱还高,籽粒比花生还大,他就坐在稻穗下乘凉。几十年,不管是风雨交加,还是酷暑严寒,都执著地在大地间,播种着、耕耘着,属于他的,更是属于人类的梦想——没有饥饿、没有苦难。历经半个世纪水稻研究,袁隆平将梦的种子撒向了更远的地方。

  1978年,袁隆平与学生李必湖在水稻田里做观察记录,长沙晚报记者谢金庭记录下了师徒共同研究杂交水稻珍贵的瞬间。

  2020年11月,他的团队再创纪录——属于第三代杂交水稻的晚稻品种表现不俗,使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

  袁老,是一个把爱写在大地上的人,是一个纯粹而丰富的人,一个奋发而快乐的人,一个伟大而平凡的人。几十年来,长沙晚报记者一直跟随着袁老前行的步伐,从发现杂交水稻到育种,从实验到亩产的节节攀升,记录、见证着袁老追梦的足迹。

  袁隆平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是稻田的忠实守望者,更是时代的追梦人!

1978年10月  袁隆平与学生李必湖在水稻田里做观察记录。

1978年10月  袁隆平与学生李必湖在水稻田里做观察记录。

1982年10月  袁隆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锻炼身体,这是他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院内和同事打羽毛球。

1982年10月  袁隆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锻炼身体,这是他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院内和同事打羽毛球。

1983年10月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实验室里,与同事商讨繁殖育种的技术问题。

1983年10月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实验室里,与同事商讨繁殖育种的技术问题。

1988年7月 袁隆平在春华稻田调查水稻产量。

1988年7月 袁隆平在春华稻田调查水稻产量。

1989年9月 袁隆平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长势。

1989年9月 袁隆平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长势。

2004年10月 从美国领取“世界粮食奖”的袁隆平院士回到长沙,受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

2004年10月 从美国领取“世界粮食奖”的袁隆平院士回到长沙,受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

2004年11月 溆浦农民将鸡蛋送到袁隆平手上,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2004年11月 溆浦农民将鸡蛋送到袁隆平手上,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2008年6月   奥运火炬手袁隆平手持火炬传递圣火。

2008年6月   奥运火炬手袁隆平手持火炬传递圣火。

2009年9月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对外合作部长级论坛迎来各路嘉宾。袁隆平在田间与国际友人交流。

2009年9月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对外合作部长级论坛迎来各路嘉宾。袁隆平在田间与国际友人交流。

2014年1月 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捧回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返回长沙,这是袁隆平第二次登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

2014年1月 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捧回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返回长沙,这是袁隆平第二次登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

【作者:】 【编辑:张日】
关键词:袁隆平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