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区:民生答卷写满幸福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游

  一座城市的故事,往往藏在背街小巷里,它们是城市的文脉和肌理所在。

  “道平路畅,还有了地质文化墙,有范儿。”这个春节,回家过年的大学生唐金雄发现家门口的嘉熙路大变样了:视野开阔、道路平整,还增设了地质科学墙和地雕小品。行走间将李四光的故事一一读来,小唐感佩不已。

  嘉熙路建于2018年,长约430米,宽10米,街巷虽小,却是周边5个小区2000多户居民日常通行的重要通道,加上毗邻湖南省地质中学,车流人流量很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基下沉造成路面坑洼,车辆往来很不方便。

  小街巷连着大民生。去年,雨花区启动“百街千巷”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为137条支路街巷疏通“毛细血管”,嘉熙路正是其中之一。通过重铸地基、修复路面,嘉熙路焕然一新,项目还结合周边省地质中学的特点,挖掘地质文化,让李四光的故事抬头可见。

通过重铸地基、修复路面,嘉熙路焕然一新,项目还结合周边省地质中学的特点,挖掘地质文化,让李四光的故事抬头可见。 长沙晚报通讯员 高兴 摄

  “关键小事”也是“头等大事”

  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是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近年来,雨花区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实现从省市率先到中西部领先的历史跨越。同时,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雨花区连续多年将财政收入的八成投入到民生领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将更多的“民生愿景”变为“幸福实景”,交出了一份写满“幸福”的民生答卷。

  去年,雨花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239元,居全市第一;新增城镇就业1.89万人;1010名被征地群众喜迁新居;新建中小学、公办幼儿园18所,新增学(园)位2.1万个;新改建停车场32座,新增停车位24360个……这份民生答卷,浸透着浓浓的民生情怀,更镌刻着雨花区坚毅有恒的改革足迹。

  进一张门,办1287项事,还设有专门的市民书吧、母婴室、儿童游戏区、公共露台休息区,让市民办事之余感受到“家”一般的服务体验。去年,雨花市民之家正式启用,共进驻部门单位35家,覆盖了全区所有对外的政务服务窗口单位。

  “又快又好,没想到医保服务还能上门办理。”长沙很忙零食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晏周连声点赞。从前,为了办理职工医保,要跑办事大厅。近日,长沙银行朝阳支行雨花医保服务驿站医保专干上门服务,为近100名职工办理了医保。去年8月,雨花区在全省首推医保服务驿站,设置在全区部分银行网点、农贸中心、医院等人流密集处,将医保咨询、代办等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并为企业单位提供上门服务,打造了15分钟服务圈。

  更有温度,“保障网”更坚实

  一个社会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

  “张爹爹,我们又来看您啦。”一进门,社工们就忙着帮忙买菜、做饭、打扫卫生,还叮嘱他,“有事您随时打电话。”67岁的张跃忠家住雨花亭街道,是位独居老人,除了享受低保救助外,2018年以来,每月都有社工定期上门七八次,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政府送来“爱的供养”让张跃忠觉得心里暖暖的。

  近年来,雨花区大力落实省市政策,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等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多项扶助低收入群体、残疾人群体的政策出台,城乡低保救助、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城市特殊困难群体帮扶等工作扎实开展,去年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5152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及高龄津贴3938万元……民生领域“冰点”加速消融、“难点”持续破题、“底线”加紧筑牢,“保障网”更为坚实。

  “以前爬一层就要歇口气,上个五楼腰酸背痛,现在这新电梯装上了,一分钟就到家了。”因为新装电梯,老房有喜,东塘街道白沙嘉城小区77岁的丁爹欣喜不已。从2018年至今,雨花区累计完成加装电梯600余台,130余个小区、7200余户居民告别“爬楼时代”,幸福一键直达。

  小区是居民朝夕相处的家园,也是城市治理的最基本单元。近年来,雨花区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出台小区治理“八条措施”,探索形成网格化治理“六个三”工作法,搭建“热线+网格”平台,“三零”社区(村)建设纵深推进,基层治理更加精准高效,让邻里更亲密,家园更和谐。

  有句话叫“幸福来敲门”,对于雨花人来说,正是如今生活的真实写照。雨花区把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来办,用心、用情、用力把民生愿景绘制成幸福实景,让雨花人推开门、打开窗,就能看见“幸福”的模样。


【作者:周游】 【编辑:易隽】
关键词:雨湖区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