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长沙 | 苏高宇:观画如观人,湘人北归来

相链区块链

《淡墨荷花》。

《淡墨荷花》。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袁思蕾 长沙报道

  光头,戴副眼镜,剑眉大眼,凝神注目时眉间成“川”字,不说话时,威严自持,谈笑间,一股顽皮劲儿便如泉水般汩汩冒出。

  没曾想,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家苏高宇给人的第一印象,竟意外地亲切。从湘西启程,出走数十年,他身上依然有赤子般的热忱和热爱。这似乎是湘西那方山水所赋予的,也是他自己多年来修炼而成。

  5岁那年的木炭笔

  8月初,从江岸某处高楼俯瞰长沙,颇有江天辽阔之感。城市楼宇旁,湘江与浏阳河交汇于三角洲,看上去如同天地间,有位画家正挥毫创作,“牵引”着一冷一暖两笔色彩交叠融合,磅礴之势扑面而来。

  苏高宇时常会站在位于江边的临时画室的窗户旁,凝望这幅自然与人力共同绘就的“画作”,但每天,他更多的时间是专注于眼前画纸上的景致。

  有时是一丛茂盛的兰,有时是一朵遗世而独立的荷,有时又是挺拔的松、案头瓶中的一枝梅,亦或是岩崖上静听风动的鸦雀、桌案上的笔洗、墙角的扫帚……苏高宇的画中,既有万物,更有生活情志、人生感怀、精神品格。

《兰爱石洁》。

《兰爱石洁》。


  5岁,是苏高宇记忆中自己第一次拿起画笔作画的年纪,而这画笔,实际上是从火坑中捡起的木炭。那时,他只觉得画画是一件顶有意思的事。他不断地在木板壁、墙壁上画下自己对于世界的印象和理解,却遭到了陷于时代困境中的画家父亲的制止。尽管如此,他还是不停地画。整个童年时期,他的绘画才能如野草一般野蛮生长。

  如今,苏高宇的艺术成就展现在多个方面,画、诗、书、文,皆有造诣,而这是他从少年时期开始孜孜以求的。

  “我现在主攻的大写意花鸟画方向,非常需要画家具备全面而综合的艺术修养。这种艺术修养,绝不停留于技术层面,更多是指精神层面的修为。”苏高宇说,在中国画领域,画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涉猎越广、探索越深入,其作品的意境越深邃、思想越深刻。

《山中枇杷》。

《山中枇杷》。


  苏高宇着迷于中国画背后深厚的中国文化,对中国画偏爱有加,这与家庭环境的熏陶不无关系。

  祖辈以来,诗书传家,苏高宇从出生起就浸润于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中。

  父亲摇头晃脑吟诵唐诗宋词的画面,是苏高宇脑海中直到现在还依然鲜活的孩提记忆;父亲口中的那些诗句、生活中的谈吐、一言一行,既是艺术启蒙,又是承托起他艺术人生的奠基石。

  外松内紧的人

  观赏一幅画,观的是画也是人。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更重视对创作者情感、心性、品格的表达,观者更容易从中看到创作者的精神世界。画格即人格,苏高宇秉持这样的理念,躬耕于纸墨间已是数十年。

  有时是午夜的画室,有时是出差下榻的酒店房间,有时是朋友的书房……绘画、书写,是苏高宇的日常,不囿于当日地点、时间的限制,只是每天都会进行。不少人夸他勤奋,他自己只觉得这是基本功训练,是画家的本分。

《铁君先生》。

《铁君先生》。


  花鸟草虫、鱼蟹瓜果,这些容易被人们所忽视、轻视的世间万物,在苏高宇眼中,不光有美感,也尽显真与善。他总能由眼前的物,联想到世间纷扰,而后化作心头的叹与悟,再倾注于笔端,挥洒于纸上。

  作画时,苏高宇笔随眼动,寥寥数笔,一只蟹、一株兰草、几支梅便在纸上活了,但看似随意的笔墨,实则暗藏玄机。这似乎也是他本人的写照。

  苏高宇说自己是一个外松内紧的人。微信朋友圈里,他嘻嘻哈哈、热爱分享,生活中,他也是个爱开玩笑的人,但对于专业、对于艺术,他却保持着严谨的态度和严格的自律。

  “大写意绘画最难的是表现精微之处,内容可以经得起推敲。”在很多人的眼中,画家重在画,苏高宇却说,绘画,功夫在画外。

  中国画是展现中国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决定着画家的表达。对于苏高宇来说,这份认知,很大部分从书籍中得来。

《案头瓶梅》。

《案头瓶梅》。


  苏高宇从小酷爱读书,尤其是中国现当代及古典文学类书籍。年少时,他几乎将家乡图书馆中这个类别的书读了个遍,这不仅为他奠定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基础,也让中华文明所涵养出的人文精神融入了他的血液。

  苏高宇说,他笔下的世界,是其内心的外化,看他的画,实际上也是在看他这个人。无论是画里还是画外,他追求的是表里如一的真与诚。

  为此,苏高宇会刻意地与世俗名利保持距离,有时还会奋笔直书,痛陈画界中的怪象、乱象。他对中国传统文人的理想心存一份敬畏和坚持,一直以勤与拙的姿态,照亮着自己的天赋与热爱。

  离乡与回乡

  和沈从文、黄永玉一样,苏高宇也是从湘西走出来的文化名人,同样拥有着灵动而有趣的灵魂。

  33岁之前,苏高宇在湖南生活、研习绘画技艺;33岁那年,他前往北京画院进修学习,后来,拜师著名花鸟画家郭石夫,到今天,已在北京旅居多年,成为了中国当代颇有影响的中青年大写意花鸟画家、文艺评论家、作家。

《家山一枝梅》。

《家山一枝梅》。


  “必须否定昨天的我,才能有力地迈出走向明天的那一步。”聊起当年离开家乡的决定,苏高宇言语间似乎仍保有当年闯的劲头,不经意间透露出湘人霸得蛮的精神。

  在苏高宇看来,画画之人的眼界大小与其成就高低,有着密切关系。当年,他抱着扩大自身艺术视野、提升创作水平的目的,前往北京深造,并在这个过程中,突破了原有的桎梏,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艺术天地。

  作为在外闯荡多年的游子,苏高宇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念。每年,少则两三次、多则六七次,他会回到家乡。今年最近的这一次回乡,时间很长,已有数月之久。这几个月中,他忙着筹备自己的作品展。

  这个主题为“画意初心 墨韵乡愁”的展览,展出的作品中,包含了苏高宇艺术创作生涯中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其中更多的是近十年来他在艺术领域的探索成果。除此之外,还有为家乡茶、文旅活动设计的包装、文创品等。

《荔枝写生》。

《荔枝写生》。


  这次之所以把展览地点选择在湖南博物院,一方面是数年前,苏高宇曾和自己的师父在这里举办过师生展,他珍惜这份情缘。另一方面,是他觉得,自己的绘画风貌,与中华文脉传承有关,因此,在博物馆这样一个古今交汇、时间线交织的场所办展,也许更能向公众传递自己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国人文精神和文人品格。

  “南去北来何事”,在数次离乡与回乡间,苏高宇阅尽千帆,实现了艺术生命的涅槃,而他始终记得,家乡是这一切的源起。他希望,家乡的父老乡亲,能通过这次在家乡举办的展览,感受到他对家乡的眷念与深情。


【作者:袁思蕾 】 【编辑:张辉东】
关键词:苏高宇:观画如观人,湘人北归来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