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新村的“帽子戏法”|新春走基层·长沙寻龙记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

  在足球比赛中,“乌龙”不是好的进球,它指的是球员将球踢进了自家球门。相反,如果一名队员能上演“帽子戏法”,即3次将球踢进对方球门,则必定令球迷为之疯狂。

  浏阳市北盛镇的乌龙新村,这些年来在乡村振兴的赛场上也完成了“帽子戏法”——从建筑器材租赁,到园区配套工业,再到“现代农业+”,一二三产业都做得风生水起,获评长沙市乡村振兴示范村。2月7日,腊月二十八,记者驱车前往乌龙新村采访。

2月7日,乌龙新村石塘组举办邻里节活动,100多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团年饭。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 摄

  钢管租赁“首发”搭起富民强村大产业

  上午8时许,乌龙新村石塘组的村民就聚在一起,为“睦邻一家亲 温暖过大年”邻里节活动忙碌着,有的帮着杀年猪,有的炸豆腐,有的切菜掌厨,好不热闹。“全组有30户127人,不少人在外经商、务工,过年大家都回来了,一起吃个团年饭。”石塘组村民鲁健告诉记者,团年饭费用1万多元,由组里几名热心企业家赞助,其中张垂护就主动赞助了5000元。

  张垂护是海南省富超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主要从事建筑器材租赁。几年前,他返乡开设分公司,每年为家乡创利税300多万元。

  作为“中国建筑物资租赁之乡”,从北盛走出去的租赁公司超过800家,遍及全国20多个省份,年产值超10亿元。其中,最早吃钢管租赁这只“螃蟹”的乌龙新村人功不可没。

  如今已年逾花甲的黎谟友,就是创始人之一。2003年前后,正逢楼市上行,他带着一批老乡走南闯北,进入钢管租赁行业这片“蓝海”。据统计,北盛建筑器材租赁行业解决了1.5万人的就业,其中乌龙新村就有上千人。

  小微企业背靠园区“助攻”蓝思比亚迪

  浏阳北乡人有经商传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乌龙新村就有不少人办厂经营棉纱、家具生意。

  从北盛互通下武深高速不过10多分钟车程,就到了乌龙新村永社公路旁的回乡创业园,这里聚集了20多家企业。

  50岁的周雄师在家具行业打拼了30年,4年前返乡入驻回乡创业园,租了1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创办棕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椰丝床垫。

  “椰丝床垫保暖、透气又环保,市场销售形势不错,湖南、江西等地不少客商都来这里拿货。公司一天能生产1000多张床垫,工人过小年前才放假。”2月7日,周雄师在车间仔细检查消防、用电安全情况,准备安心回家过年。据了解,该公司有60多名工人,每年发放工资数百万元。

  “背靠浏阳经开区这一国家级园区,我们一方面全力服务园区,另一方面全面依托园区、借力园区,通过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镇村层级工业产业。”乌龙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鲁悦介绍,该村目前已有60多家小微企业,主要集聚在回乡创业园和一麦生物工业园。

  其中,有不少工厂作为浏阳经开区主特产业上下游企业,虽然未必拥有什么“黑科技”,但也从不同层面为行业领跑者提供配套产品。比如一家工厂专门生产供蓝思科技生产车间抛光玻璃面板的刷子,另一家工厂则为比亚迪生产反光镜支架。

  现代农业“突破”推进农文旅融合

  捞刀河滋润孕育了丰沃肥美的“北盛仓”,拥有6000多亩良田的乌龙新村,发展现代农业有优势。

  连日来,外面雨雪交加,乌龙新村60亩的庭怡草莓园大棚内,绿色藤蔓上一颗颗红草莓却是鲜艳欲滴、生机勃勃。

  庭怡草莓园是村上几年前引进的第一个水果种植项目,这些年不仅实现了丰产丰收,也为参与土地流转的村民带来了租金收入和就业岗位。

  如今,乌龙新村已积极引进无花果、沃柑、龙虾等种植和养殖项目,总面积超过1000亩,一年为村民带来50余万元的土地租金收入,乌龙新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从每年几万元增长至50多万元。

  在杉园组的金色农华水稻制种基地,380亩稻田已全部翻耕好,正接受冰雪洗礼,为来年的新品种试制打下了良好基础。金色农华种业来自北京,是集科研、繁育、生产、加工、推广于一体的大型种业科技企业。

  “现代化农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大家都享受到了,村级建设也越来越好,下一步我们准备依托这些优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鲁悦说。

  【微典故】

  乌龙新村地处浏阳北乡,原属乌龙乡,1995年合并至北盛镇。关于“乌龙”名字的缘由,当地人称源自一个神话传说:相传捞刀河上游有一条危害四方的青龙,“八仙”之一的张果老经过此地时,出手驯服了恶龙。青乌意同,“恶龙”又跟“乌龙”音近,因此得名乌龙。

【作者:颜开云】 【编辑:李卓卓】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