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起潇湘——写在湖南自贸区获批之际丨晚报特稿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22年前,“黑石号”沉船在印尼海域被打捞出水,67000余件精美的瓷器中有56500余件出自千余年前、唐朝时期的湖南长沙望城铜官窑,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有力见证,也是湖南开放之路的最有力见证。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如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世界各国越来越深入人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唯有开放合作,才能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

  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要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要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如今,喜讯再次传来。

  9月21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涵盖长沙、岳阳、郴州三大片区共119.76平方公里,其中长沙片区79.98平方公里。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

  大风起兮云飞扬。

  湖南进入了开放崛起的新时代,加速驶向世界经济的大海,一个更开放、更现代、更具国际范的新长沙加速向我们走来!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积极参加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的重要平台,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

  ……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至2019年,全国共有18个自贸区先后成立。

全国自贸区简图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自贸区建设高度重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宣示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强调要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此前,地处中部,不沿边、不靠海的湖南在建设富饶美丽、开放创新新湖南的道路上奋力疾驰,“自贸区梦”更是思虑很深、渴盼已久。

  2015年10月,湖南省委召开座谈会,就科学编制好湖南省“十三五”规划,征求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建议。

  时任农工党湖南省委副主委的杨翔建议,申报建设“中国内陆(两湖)自由贸易实验区”,由湖南、湖北两省共同申报,撬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崛起,培育全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2015年10月,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2015年湖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明确,要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的研究论证和申报建设。

  这是湖南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申报建设自贸区。

  心之所向,勇往直前。申报国家自贸区,湖南拿出了“结硬寨、打硬仗”的精神。

  自贸区申报的第一枪打响后,多年来,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省两会期间,坚持不懈地提交议案和建议,为湖南申报建设自贸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内陆地区更需要自贸区。”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在湖南设立中国中西部内陆自贸区的建议》。他在接受长沙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沿海地区而言,内陆地区更需要通过自贸区的建立来促进发展,接轨世界,缩小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差异。

  2016年12月,湖南省政府向国务院报送《关于设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请示》,次年1月,国务院正式将请示批转至商务部。彼时,这一进展被看作是湖南拿到了申报的第一张“通行证”。

  随着国内自贸区建设提速,数量不断增加,湖南申报自贸区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2017年,湖南申报自贸区的议案提案和建议井喷式出现。

  先有时任岳阳市委书记胡忠雄等43名省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加强推动湖南自贸区申报的建议》、谢春生代表提出《关于将岳阳纳入申报湖南自贸区笼子的建议》,后有张世愚代表提出的《关于将岳阳纳入湖南省自贸区申报范围的建议》、张早平代表提出的《关于以湖南湘江新区为核心1+2模式申报建设湖南自贸试验区的建议》。

  这些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2017年重点处理建议。

  当年3月,全国两会如期而至。湖南代表团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拟以全团名义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两件建议,其中一件就是《关于设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议》。

  2019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湖南代表团以全团名义再次建议和吁请,希望批准设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湖南的发展添一把柴、加一把火。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9月21日,国务院正式同意设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内陆开放新高地,涵盖长沙、岳阳和郴州三大片区,长沙更是成为核心片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五年追梦,一朝梦成。

  五年来,一份份议案提案和建议直达全国两会现场,展现了7000万湖南人民的心声。

  为何湖南对“自贸区”如此念念不忘,奋力追逐?

  首先,这是湖南面对新时代的主动作为,也是迈向高质量发展、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必由之路。

  早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期间,对湖南作出了“一带一部”的崭新定位,从战略高度重构湖南经济发展新坐标,湖南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的重要转换中枢,是联结江海两大对外开放通道的重要经济走廊。

  这意味着,湖南的开放事关新一轮开放大局,是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中的一方“活眼”,是实现我国新一轮开放的空间转换和动力转换的关键一环。

  2017年,伴随着“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实施,湖南迈向转换发展动能、重塑经济空间、形成竞争新优势、奋力走在中部崛起最前列的发展新时期。

  面对国家和时代为湖南设立的新坐标,赋予的新使命,湖南快速融入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的大局,集聚和提升发展优势,就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需要高水平开放平台的有力支撑。

  同时,湖南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也应到广阔天地中大展拳脚。

  其次,从已经设立实施的18个自贸区来看,各地充分享受制度改革先行、简化外资进入程序、更多开放更少限制、保税区政策、金融改革等红利,自贸区获得了看得见的发展优势。

  以我国2013年设立的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截至2018年6月,上海新设外商投资企业8696个,吸引合同外资1102.4亿元,实到外资221.33亿美元。

  据商务部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9月底,各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约56万家,外资企业3.2万家,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二的面积,吸收了12%的外资、创造了12%的进出口。

  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年来的砥砺奋进,湖南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开放平台日益完善、产业发展基础雄厚、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具备了设立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有利条件:

  湖南具备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体系。已形成“三纵三横”的“田”字型普速铁路网,京广高铁、沪昆高铁、渝厦高铁等多条高铁线路在境内交会;开通了长沙至欧洲、中亚国际货运班列“湘欧快线”;长沙更是依托各类园区、口岸不断提升开放水平,拥有水陆空一体江海联运的立体交通区位优势;

  湖南各类口岸及口岸作业区数量居中西部前列,拥有7个海关特殊监管区。依托长株潭两型试验区,不断深化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改革建设,加快“五化同步”发展,绿色发展成为湖南发展的主色调;

  湖南工业门类齐全,形成了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及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集群,特别是在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制造业方面优势突出,拥有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等4个千亿级产业园区。

  湖南复制推广和先行先试成效显著截至2019年,国家已确定的153项自贸试验区经验中,湖南已复制推广完成109项,正加快复制推广33项,中国(长沙)跨境电商综试区、高桥大市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岳阳城陵矶港汽车平行进口试点、郴州综保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等先行先试工作相继获批并取得初步成效。

  长沙片区作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面积最大的片区,使命光荣,责任如磐。

  2017年底,长沙经济规模迈上新台阶——GDP实现10535.51亿元,成为我国第14座破万亿元的城市。

  站在新起点,省会长沙如何发挥主力军作用,助力湖南赓续辉煌?

  必须聚焦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这是提升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加速器”,更是城市发展的“明珠”。长沙市委市政府明确,要向制造业创新链、供应链和价值链高端持续发力,推动产业链再升级、制造业再提升。

  目前,长沙已拥有工程机械、汽车制造及零部件、新材料、食品、电子信息等多个千亿产业。工程机械产业更是冠绝全国,诞生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4家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企业。

  今年,长沙聚焦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集群,以“三智一芯”产业为主攻方向,抓牢制造业标志性重点项目建设“牛鼻子”,以滚石上山的决心和韧劲,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动长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更高水平。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长沙正进一步加快制度创新,发展高端制造业,提升开放水平,借助“自贸区”的发展优势,让更多的“长沙造”产品走出湖南,走向全国,走向全球。

  潮涌湘江,开放以兴。

  不沿边、不靠海,长沙开放“靠蓝天”。

  1986年6月,坐落在长沙市东郊的黄花机场破土动工。历经3年建设,1989年8月29日,长沙黄花机场正式通航,开启了长沙翱翔蓝天的畅想。

1986年,黄花机场启动建设。资料图片

  首航典礼上,一架广州至长沙的波音757大型客机准时降落在黄花机场。由此,湖南结束了不能起降大中型客机的历史。

  30年时间里,长沙黄花机场跻身全球百强,实现从单航站楼、单跑道到双航站、双跑道,由单一的小飞机到庞大的机型,从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主到航线网络全球覆盖的完美蝶变。

  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长沙黄花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用了20年的时间,而从1000万人次跃升至2000万人次只用了不到7年。

  2019年,长沙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691万人次,国际旅客吞吐量273万人次,均居全国前列。

  让长沙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长沙,长沙不断织密国际航空网络,从亚洲延伸至全世界。

  2014年,湖南开通长沙至法兰克福航线,这是湖南首条洲际航线,成为湖南与欧洲的空中桥梁,以往遥不可及的欧洲,如今睡一觉便能到达。

  现在,长沙黄花机场拥有飞达卡、胡志明市、北美等多条定期货运航线,构建了辐射国内国际、连接五大洲的航线网络。

今年5月28日,湖南首条跨境电商定期货运航线开通

  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复杂困难局面,长沙积极作为,用实际行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今年,长沙已开通至列日、香港、莫斯科、纽约等定期货运航线和不定期航线,成功化危为机,初步构建了湖南通达全球的国际货运网络,全面对接欧盟、美国、东盟三大贸易体。

  如今,湖南正加速构建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以长沙为中心,覆盖我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到达东亚、东南亚、南亚主要国家的四小时航线网络,其中涵盖了大量重要旅游目的地以及当今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活力最足的地区。

  天上飞,地上跑,水里行……长沙加速与世界往来联通。

  1977年,长沙火车站开站通车,成为当时全国第二大火车站;2009年,武广高铁掀开了中国高速铁路新的一页,也让长沙迈入了高铁时代;2014年,京广、沪昆两条高铁大动脉交会,长沙高铁从“一”发展成为“十”字形,放大了长沙的区位优势。

长沙火车南站夜景

  从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和谐号、复兴号,长沙的高速发展与越来越快的火车同步脉动。速度的提升,不仅便捷了市民出行,更提升了长沙在整个国家战略层面的位置,造就了长沙的全国高铁枢纽中心城市地位,为城市未来发展拉开了想象空间。

长沙新港码头上,整齐的摆满了集装箱,湖南产品在这里转运,走向海内外

  在长沙新港,一件件湘品登上集装箱货轮,通江达海,物流全球。

  在长沙北货场,中欧班列(长沙)载着湘品“贴地飞行”。特别是在今年疫情期间,中欧班列(长沙)逆势跑出加速度,上半年发运国际货运班列256列,同比增长68.1%;发运进出口货值8.97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各项指标在全国走在前列。

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长沙)逆势跑出加速度

  立体式国际物流大通道,为长沙发展临空经济、跨境电商等新经济新业态提供了良机。

  “我们今年的订单远超去年同期水平。”在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的长沙跨无止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仓库内,工作人员忙着拣货、分装打包、贴快递单。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跨境电商订单量达114万单,比去年全年增长571%。

  长沙跨无止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只是长沙跨境电商爆发增长的一个缩影。

  今年1至6月,长沙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8.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8%,从三大核心园区拓展至内五区,长沙跨境电商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跨境电商的爆发式增长,是“长沙速度”另一种演绎,背后是长沙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通过多次优化扩容,长沙跨境电商“单一窗口”通道申报能力提升了12倍。今年上半年,长沙进出口企业通过“单一窗口”申报货值350.88亿元,同比上升20%。

  今年9月起,长沙等全国12个直属海关开展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试点。对于企业来说,试点意味着可实现大批量出口以及享受优先查验、允许转关等系列便利政策;对于长沙来说,试点既标志着长沙已进入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第一方阵,更意味着新一轮跨境电商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机即将到来。

  “我们原计划把燕麦加工中心放在海南,现在湖南也是自贸区了,加工中心肯定落在湖南!”湖南北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唐勇多年来致力于北欧食品进口贸易,去年进口猪肉、燕麦、海产品、乳制品等超过1000万美元。在他看来,湖南自贸区的获批将为加工贸易带来重大利好。

  “我们现在是在芬兰对燕麦深加工后再进口到国内,芬兰人工成本高,占总成本30%。如果将加工基地搬回湖南,不但能同步开拓境内外市场,而且人工成本可以降低50%~70%,利润大大增加。”唐勇还告诉记者,自贸区或将加速推进中欧班列长沙至芬兰线路的开通,届时运输时间将从海运45天缩短到20天左右。贸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长沙市民将品尝到更多、更新鲜、更实惠的优质进口食品。

  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体等新业态新模式,助力长沙实现了外贸逆势增长。今年上半年,长沙进出口总值1045.6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出口企稳回升,由一季度负增长5.6%回升到半年正增长13.5%。

  开放,重塑了长沙经济面貌,让长沙更具国际范。

  大众、博世、沃尔玛、壳牌等世界500强企业,宜家、九龙仓等战略投资者……长沙成为诸多大牌布局中部的战略要地,越来越多巨擘企业将区域总部甚至中国总部设在长沙。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长沙企业以积极的姿态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阿治曼中国城、湖南尔康(柬埔寨)农产品加工园区、埃塞俄比亚-湖南工业园等海外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凸显出“长沙力量”“湖南力量”。

  来自长沙县黄花镇的曹军汉就是最早一批到非洲埃塞俄比亚闯荡的湖南人。

  2001年2月,曹军汉来到埃塞,从做电工开始谋生。做了10年电工后,他做起了设备租赁、维修以及项目承包的生意。后来,他建起了摩托车厂,又从国内引进埃塞首款纯电动三轮客车,大受市场欢迎。

  19年来,曹军汉从最初的一名电工,到现在能流利地说英语和埃塞语,并在当地开设了自己的摩托车厂和食品厂,年销售额两三千万元。

曹军汉和他的车间主任TILAHUN Meles骑着他们造的摩托车

  曹军汉的经历是敢着闯敢干的湖南人不断走向世界的一个精彩片断。

  现在,长沙与全球的交流越来越频繁,长沙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青年梦想的打卡地。

  “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互联网岳麓峰会、世界计算机大会、中国(湖南)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长沙逐步成为国际中高端的会展高地,越来越多的行业大咖“打卡”长沙。

  其中,湘非之间的情谊最被人津津乐道。

  1982年,布拉柴维尔市成为长沙第一个国际友好城市,这是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第一对友好城市。如今,在长沙市档案馆收藏的相关档案,就见证了这段跨越万里的情谊。

  长布友谊让非洲朋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加速了彼此间的良好互动。

  在埃及、加纳、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一批批长沙人把梦筑在非洲大陆每个角落,一个个长沙企业活跃在非洲重大项目建设中,为“中非一家亲”写下生动注脚。

  从2001年起,威胜集团对埃及、坦桑尼亚、南非、马里等非洲国家开展贸易,出口智能电表、水表等,并针对非洲市场自主研发出多个产品系列,对非业务占到其海外业务的七成以上。

  中建五局、中国水电八局、湖南建工、湖南路桥等一批工程企业,已在埃塞俄比亚、马里、肯尼亚等国打开了工程承包市场,参与非洲国家的公路、隧道、桥梁、发电厂等建设,进一步带动工程机械、海工设备、建筑材料等关联产品出口。

  由长沙经开区负责的埃塞俄比亚—湖南工业园项目是“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重点项目。园区将重点发展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家具家电、建筑建工、轻工纺织等产业,成为湖南省在非洲建立的第一个样板开发区。

  数据显示,目前湖南在非洲投资的企业已超过120家,合同投资总额近10亿美元,长沙企业成为湖南对非投资主力军,分布在赞比亚、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安哥拉、尼日尼亚、乌干达、乍得等26个国家。

  相比沿海沿边的“一带一路”省份,长沙布局非洲似乎并不具明显优势。为何长沙与非洲的合作之路却越走越长、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扎实的合作基础、较强的产业互补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得长沙与非洲的合作呈现出越来越炫目的色彩。

  长沙正在努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而非洲则是长沙优势产业、优秀企业和优质产品“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为了把“长沙优势”与“非洲禀赋”更好地结合,近年来长沙率先出台深化对非友好交流合作3年(2018-2020年)行动方案、推动对非经贸合作3年(2018-2020年)行动计划,对长沙企业在非投资、对非承包工程、对非劳务派遣、扩大对非进出口规模、在非洲建设国际营销网络等方面进行支持。

  进一步完善的航空网络拉近了长沙与非洲的距离。随着长沙直飞内罗毕的定期航班开通,长沙与非洲人流、物流都可一站直达,湘非之间再也没有难以完成的旅程。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湖南,将湘非情谊推向新高潮。

  “Hello,welcome to Changsha!”在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东道主长沙用最浓烈的热情、最独特的创意、最诚挚的祝福,让上万名中外嘉宾感受到城市魅力。

  万千霓虹灯的旖旎光影点亮夜的舞台,长沙人以山、水、洲、城为景,以焰火、激光、LED影像为笔,在湘江上空逐一画出金字塔、尼罗河、青花瓷、中国鼓……相距万里的中非文化,在长沙的夜空璀璨交融。

2019年6月29日,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的长期线下展示展销平台的湖南(高桥)非洲商品展销馆开馆

  今年,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作为中非经贸博览会的线下常态化平台落户湖南高桥大市场,项目总规划面积55万平方米,已签约入驻80余家企业,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非经贸企业入驻。

  埃及的羊毛毯、肯尼亚的乌木雕、非洲的纯天然草本护肤品……示范园将围绕非洲的特色产品打造非洲“一国一品”展销馆,将让更多的非洲产品通过示范园平台进入中国市场。

  越自信,越开放;越开放,越有魅力。

  站上内陆开放新高地,长沙不断迈出对外开放的新步伐。

  长沙是湖南产业升级的领头羊、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征程中,正不断地展现出省会担当。

  近年来,长沙以智能制造为统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产业发展呈现出“百舸争流”的盛景。

  如今,伴随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为长沙的改革开放注入强劲动力,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之翼。

  自贸区是新时代湖南高质量开放的高能级平台,是引领湖南“十四五”时期实现开放崛起战略的有力抓手。

  建设好自贸区任重道远——对制度规则标准、平台载体能级、产业开放合作水平、高端要素聚集程度等都提出了更好要求;121项改革政策需要操作细则……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长沙片区如何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区位布局已经划定——79.98平方公里核心功能区铺就长沙自贸区主战场。

  功能划分已经清晰——根据国务院批复,长沙片区将突出临空经济,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电子商务、农业科技等产业,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区和中部地区崛起增长极。

  路线图时间表已经制订——长沙将根据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在建设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立多元高效的金融服务、构建贸易高质量发展促进体系、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形成内陆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打造区域联动发展核心区等七大领域先行先试,“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

  春江水暖,企业先知。

  2019年,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成功举办,并将长期落户湖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中非经贸盛会。

  如今位于高桥大市场,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正加速崛起。其中一期面积15万平方米,将于今年9月建成;二期规划总面积40万平方米,10月份启动建设。

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效果图

  “自贸区是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强力引擎。”高桥大市场董事、总经理罗晓相信,对进入自贸区的企业来说,行政审批和服务的提速,可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而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的聚集,又可帮助企业吸纳人才,提档升级。

  8月18日,湖南—非洲三国贸易合作推介会在长沙举行。同时,落户高桥大市场的非洲咖啡街、非洲可可中国营销中心同步开业。

  长沙人民在家门口的非洲可可中国营销中心,就可以吃到美味的巧克力,还可以买到以可可粉、可可油等多种由可可作为原材料开发的非洲食品以及日用产品。

嘉宾参观非洲可可营销中心

  “既有产品展示,也有DIY体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国家馆特许运营商模式,提供非洲可可厂商品牌在中国市场孵化的可复制推广的全套方案。”非洲可可中国营销中心相关负责人曹怡安恬介绍,市民看中商品后可以扫描二维码在网上下单,商品会从长沙黄花机场的综合保税仓直邮到家。

  在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遥远而神秘的非洲大陆,在曹怡安恬这个90后女孩眼中却熟悉而亲切。2011年,她的父亲“闯非洲”,来到加纳从事矿产开采。2014年,她也开始做起了湖南对非贸易和旅游。如今她的足迹已经踏遍非洲十余个国家,非洲成为了她的第二故乡。

  曹怡安恬是湘非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的缩影。今年1-6月,湖南对非进出口额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全国排名第八位,中部六省第一位。其中,湖南从非洲进口7.7亿美元,同比增长36%。

  “我们正着力建设对非经贸合作长效机制,探索形成中国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的‘湖南模式’。”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介绍,湖南将以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为中心,由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提供物流、仓储、加工、集散等辅助配套服务,构建1个中心3个基点的格局,打造非洲可可、腰果、咖啡、芝麻、花生、木材、鳀鱼、棉花、干辣椒、海鲜、橡胶等非资源性产品的集散交易加工中心、对非经贸企业的汇聚中心、对非出口产品的展示交易中心。

  “自贸区获批后,在长沙做非洲生意一定会越来越方便。”曹怡安恬告诉记者,以前去加纳,要在广州、香港转机。去年长沙至肯尼亚内罗毕空中直航开通,在长沙登机,一觉醒来已经身处非洲。“相信长沙会开通更多直飞非洲的航班,非洲国家也会来长沙设置签证中心。”

  中非“湘”约,前景可期。而自贸区带来的机会远不止于此。

  “我们生产的脚手架、建筑模版等工程物资,主要出口欧美和东南亚。”长沙湘佳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游炎明认为,随着自贸区的成立,企业的运输和清关时间会大大减少,为企业扩大海外市场、投资并购,提供更多便利途径。

  自贸区获批不是终点,而是长沙开放的新起点。

  “湖南作为内陆省份,获批自贸试验区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王填2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曾经提出过相关议案的在湘全国人大代表,看到湖南终于圆梦,他非常高兴。

  王填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已经高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外开放没有回头路,只能更上一层楼。近年来湖南外贸发展很快,出口增长迅速,但进口相对比较慢。很多商品我们都是通过沿海地区的口岸进口。湖南获批自贸区后,长沙市民可以在步步高买到更多的价廉物美的进口商品。

  乘风破浪,正当其时。

  长沙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新竞合。自贸区由于减少了审批、税费以及若干现行法律法规限制,将在很大程度上缩减区内企业对外贸易的中间环节,降低企业的各项成本,提高企业在整个市场上的竞争力。自贸区以其特殊政策、区域优势和丰富的产业资源,将会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参与到长沙资源转化与价值链升级当中。

  长沙将在全球产业链中实现再定位。自贸区的投融资便利化和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改革,将吸引国外高端生产要素汇集而来。长沙的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等特色产业,也将借助自贸区更深地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体系中。

  长沙市民将在全球视野下享受到更多新便利。如果你是海淘爱好者,将能买到更丰富更便宜的进口商品;如果你是追星族,将能在自贸区看到更多原汁原味的海外文艺演出;如果你是理财达人,将能获得更便利的全球配置资产的机会;如果你正在求职,随着更多外资企业的设立,将有更多国际化的职业发展平台等着你……

  弄潮儿勇向潮头立。

  未来,长沙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将更加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以自贸区获批为契机,朝着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的目标奋力前行,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作者:邬伟 伍玲 吴鑫矾 刘捷萍】 【编辑:杨晏彬】
关键词:湖南自贸区 湖南自贸区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