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李斌:我不是爽文人设

相链区块链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 如果给2025年的自己贴个标签,李斌希望是“最拼、最努力的人”。对公司而言,他希望蔚来是今年“进步最快的公司”。

  3月21日,蔚来发布了2024年年度财报,李斌忙完已是凌晨1点。隔天,他5点就起床赶高铁出差。乘车时他在蔚来核心车主群“碳粉群”里,看到车主们在吐槽财报数据,自己也忍不住冒了个泡。

  “为了大家的质保,我也得拼。”他说。

  他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一方面,2024年,蔚来的营收、交付量创历史新高:2024年,蔚来营收657.32亿元,同比增长18.2%;全年交付量超过了22万台,同比增长38.7%。

  但另一方面,蔚来也刷新了亏损纪录。2024年第四季度,蔚来净亏损71.12亿元,同比增加32.5%;2024年全年净亏损人民币224.02亿元,同比增长8.1%。

  同期,小鹏汽车交出了公司史上最强财报:全年总收入达408.7亿元,同比增长33.2%;全年毛利率为14.3%,按年上升12.8个百分点;公司净亏损由2023年的103.8亿元大幅缩减至2024年的57.9亿元。理想汽车在2024年收入总额为1445亿元,同比增长16.6%;净利润为80亿元,同比减少31.9%。

  “如果今年蔚来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实现第四季度盈利。”李斌说。

  为此,蔚来今年要勒紧裤腰带、严抓ROI、建立基本经营单元制度,并通过新产品发布、技术创新和补能网络布局等举措来实现提振销量的目标。

  这不是蔚来第一次置身险境。2019年,蔚来生存也曾亮起红灯,李斌也被称为“2019年最惨的男人”。对于危机,李斌并不是没有察觉。

  2018年蔚来赴美上市时,目标融资金额只完成一半,李斌从美国回国后召开内部会议时表示:“飞机快掉下来了。”2024年1月1日的全员信中,李斌明确提出要成本控制、管理提效、讲ROI,在此之前的半年左右,蔚来内部已经开始进行组织变革。

  李斌不否认,蔚来成立十年来交了很多学费。“有些东西是我们的能力认知范围外的东西,有些是我们自己没太做好,可能是管理的意识、手段没做到,我们有错就改。我们要保持这个定力。”李斌说。

  以前的李斌被称为“好人”,他回应称,“大家在管理公司时都希望看到爽文,很不幸,我不是爽文人设。”但他强调,“我们该做的事就做,肯定会做得非常快。”以高管团队为例,蔚来成立10年以来,被劝离职的VP超过20人。

  蔚来也在向其他公司学习,但这些公司不是特斯拉、华为和小米,而是vivo、链家和立讯精密。“这些公司的特点是什么?踏踏实实干活。”李斌说。

  在他看来,蔚来的slogan包括Vision(愿景)和Action(行动),过去十年,蔚来在Vision方面获得了收益,接下来需要把Action也就是脚踏实地的部分补上。

  3月23日,李斌与《中国企业家》等媒体进行了闭门交流会,分享了蔚来走过的弯路,以及蔚来对爬出泥潭的思考。

  以下为精彩观点:

  1.蔚来从成立到现在交了很多学费,如果重来一次,很多钱肯定可以省下来。但我也不是神,我的团队也不是神,有的学费还得交。

  2.换电站更大的意义来自网络效应,一旦形成了网络效应,对于销量的促进就非常大。

  3.我们希望把供应链全部打开,把钱挣到明处,把浪费减少。

  4.在服务上一直赔钱,用户未必满意,把公司做好用户才满意。我们把公司经营好,好好活着,才能让用户真正满意。

  5.好的服务不等于免费的服务,好的服务是值钱的、高品质的服务。

  6.每一个经营报表都要有人负责任,这就是全员经营意识。

  7.我们基本经营单元的本质就是算账,就是全员经营意识,该省省、该花花,首先省,然后花,并且要看到结果。

  以下是李斌的口述内容(有删减):

  谈销量支撑:新产品、技术、换电网络、销售网络

  今年销量的提升主要来自几大引擎。

  第一是产品。汽车行业是非常强的产品驱动,没有好产品,你说啥也没用。产品对路了,别的能力差一点,也还好。

  今年一季度为什么被动一点?因为L60的销量和大家的预期有差距。但是大家别忘了,L60在20万~30万的价格区间,一直是前三、前四。它是考得没那么好,但也没那么差,大家可以客观看待。

  今年是我们的产品大年,经过过去两三年的投入,很多新产品在今年要开始交付了。ET9将在3月29日正式交付,后面还有8款新车。今年四季度有蔚来一款非常重磅的车型,也是我们寄予厚望的车型。我们的新产品,特别是蔚来的主销车型ET5、ET5T和ES6、EC6也都在切换期。

  大家知道新款要来了,有些想买现款的用户又想等一等。我好几个朋友要买,来问我,到底买现款还是新款?我心里面也很矛盾。一方面想让他们赶紧买,增加销量;另外一方面,我对朋友也要说实话。我就跟他们讲变化是哪些,现在买肯定合算,过几个月买也不吃亏,都行。

  客观地说,在第二代产品上,也就是2022年到2024年的这一波产品周期,我们交了很多学费。重要的学费是什么?是ES8显性价值不够,看不见的地方花钱太多,看得见的地方太含蓄了。

  这跟当时过早地考虑进入全球市场有关。当年我们定义ES8时,考虑了欧洲、中东、海外的需求。现在想想,2022年做产品规划时保守了。

  到了第三代产品,我们聚焦中国市场。那就把车做大,把显性价值弄上。所以今年四季度这款新产品,从产品的定义和成本来讲都非常有竞争力,也会把我们最新的技术用上去。我们非常有信心,能够回到舞台的中央,在我们所在的市场去获得足够的份额。

  蔚来从成立到现在交了很多学费,如果重来一次,很多钱肯定可以省下来。但我也不是神,我的团队也不是神,有的学费还得交。

  乐道L60也还是一款新车,我们非常有信心,持续把它的优势发挥出来。L60到现在就交付了5个月,还不到半年,这款车的竞争力非常强。在今天的舆论环境下,它还能保持新增订单的稳步增长,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现在众口铄金,我以前不太理解这件事,现在看来真的能把金铄掉。但我们还在顽强地从坑里面爬出来。

  我们也会吸取过去的教训,在新产品上市时,把库存积累到一定程度再上市。之前我们比较实诚,我老想,一款车产出来了,干吗要放着?

  我最近脑子转过来了,既然大家要凑第一个月的交付数,那就凑呗。这相当于小时候玩游戏,在小河里面垒个坝,把水搞多一点,再一起放了。谁也做不到第一个月就交付那么多,就是垒一个库存。

  第二,今年也是技术大年,技术开始变现。

  这个技术大年首先从ET9开始,它有17项全球领先的首发技术,有些技术具象,像天行底盘、全主动悬架、全主动液压集成悬架FAS、线控转向,这些东西是大家看得见的。ET9的技术领先身位更多的是智能化部分,这里面的芯片和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部分。

  我们的芯片研发成本够建1500座换电站了,我们的操作系统研发成本,也能建1000多座换电站。

  我们的芯片算力非常强大,可以说相当长的时间之内,都是智能驾驶芯片里能力最强的。现在中国的同行要用英伟达的Thor,我们肯定不用,我们用自己的芯片。

  芯片流片做出来,本身就很挑战,难度最大的是芯片里面的操作系统软件和支持大模型的底层软件。

  ET9如期量产交付,最大的瓶颈不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而是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匹配。

  现在车上最主要的CDC(中央计算单元)和车上的区域控制器、车上主要的控制器,全都是用蔚来自己的操作系统。要合在一起,是非常难的一件事。ET9又是一款功能很复杂的车,从立项到现在有4年的开发周期,就是要把这些合在一起。

  关于智能驾驶,我们选择的端到端路径的先后顺序,确实跟别人不一样,这是我们以后做事要改的地方。我们选择先从安全入手,我们的AES已经避免很多事故了。

  我从2017年就讲,智能驾驶的价值就是解放精力,减少事故。我们俩(李斌和秦力洪)从1月份到现在,没有收到过重大事故相关的紧急响应。

  我们主动安全的能力每周提升40%,这是我们数据功能闭环以后的好处,是群体智能。蔚来的车上有那么大的算力,4颗Orin中有2颗支持常规的运行,1颗专门做群体智能。

  所有模型的验证都不是简单的模拟,而是路上几十万辆车实时验证。如果这个模型达到了标准,我们就把它释放。这套东西是蔚来独有的,而且到了后面优势会越来越大。

  我们马上要释放城区NOA,我们的能力天花板非常高。我们在世界模型这件事上投入比较多,因为这个事太领先了。但是基于世界模型的端到端和VLA,怎么把它们结合起来,确实还有挑战。

  第三,销量引擎来自换电站和充换电网络。

  今年也是蔚来的换电站建设大年。如果再来一次,我肯定会少交很多学费。如果让我可以穿越回去两三年,我在换电站的建设上会更加积极。换电县县通这个事,去年就应该做完,结果我们晚了一年。我们看到换电对销量的促进是网络效应。我们之前追求效率时,还是低估了换电站对于销量的作用,也低估了换电站的网络作用。一旦形成了网络效应,对于销量的促进就非常大。

  比如长三角地区,上海有180座换电站,江苏去年年底完成县县通,在江苏卖得就特别好。

  最近我们内部也更改了机制。之前换电部门要看预算,老是在算这个地方有多少单量,因为60单就盈亏平衡,30单就赔了,10单就不能搞了。但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今年我们在全国梳理了1万个点位,我们算这1万个点位的ROI(投资回报率),包括卖车、换电服务费,从高到低去排。其中有一半以上的ROI是大于1的,当年就能收回投资。

  今年我们会继续按这个原则去建换电站。上半年14个省级行政区要做到县县通,年底27个省级行政区要做到县县通。

  以前公司是预算制,现在公司取消预算了,变成经营制,看经营目标、经营计划。每个门店、区域公司、研发项目、营销活动,都要算ROI。

  换电对于卖车的意义非常大。充电我们也还会继续搞,充电县县通今年上半年就能实现。现在第三方的充电公司也很多,主要是跟我们互联互通的问题。

  蔚来和宁德时代合作的意义是什么?意味着换电成为一个主流的补能模式。

  蔚来专注于中高端,宁德时代主要是做经济型,因为它的巧克力电池更加便宜。前段时间有讨论,宁德时代也在做换电,蔚来的换电是不是没有竞争力了?肯定不是的。我们和宁德时代的合作,意味着这个讨论可以结束了。

  换电模式符合中国的分布式能源布局战略。现在国家有一个很大的政策,买车租电池的电池不放在购置税的计税基价里面。购置税补贴退坡以后,这也是一个对用户非常实在的补贴。

  现在我们已经有3188座换电站,今年要做到县县通,还要增加1800到2000个。这个钱从哪来呢?我们去年就启动了加电合伙人计划。别人建站,我们租用和运营。

  我们很早在加油站布换电站,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有合作。现在我们还跟很多省的高速集团、城投公司、电网等进行合作,因为它们的资金成本很低。它建个换电站,我们租过来,这很合算。

  因此,今年换电站的钱绝大部分都不需要我们出。我们对今年完成换电站的建设有信心,当然宁德时代的合作也能为换电站的建设助力。

  第四,我们今年的销售服务网络成熟以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销售支撑。

  蔚来的销售服务网络越来越成熟,乐道也是。乐道去年9月份是百店同开,年底又加了100多个店。到了今年3月底,一共有450家门店,人也招上来了,萤火虫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它在蔚来的品牌里面卖,所以它比较省事和快。

  还有国际化也能给我们带来销量的支撑。今年我们会进入25个国家和地区,我们之前在欧洲做得有点重,这也交了很多学费。

  我们2021年在挪威开始卖车,慕尼黑团队远程招聘,谁也没去,只是把车从中国运过去,把门店也开了,人也招了,培训也搞了,卖得也不错。我们就觉得在欧洲可以狠搞,结果就交了学费。虽然挪威也是欧洲,但挪威和欧洲区别很大,不是一回事。

  挪威是非欧盟国家,我们用挪威代替欧洲,出现了误判。我们这几年在欧洲投入很大,没想到欧洲、德国等地办事这么慢,建个换电站要10个月,有的甚至一年。销售服务网络的爬坡时间太慢,就意味着贵。

  接下来乐道、萤火虫和蔚来品牌进入全球市场,我们会找当地的合作伙伴——不是经销商模式,而是国家合作伙伴。一个国家找一家合作,它按照蔚来的直销模式,利用它已有的资源,在当地开展业务。

  这样对我来说纯粹是增量,不像之前在欧洲五个国家直营。它几乎没有初期投入,唯一的投入是行政开支和市场初期小额品牌开支,所以我们现在算账细多了。

  这样来看,今年的销量增长有机会做到翻番。虽然我们一季度的销量和大家的预期有差距,但我们预计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36%~43%,在行业里也不差。

  谈毛利和成本:变成一个超级能算账的公司

  第一,我们去年就启动了内部一个项目叫Cost Mining(成本挖矿),借鉴和学习了立讯精密。我去年跟立讯精密的创始人交流,学做成本控制。她把成本这个东西当作矿挖,省下来就是赚的,我觉得特别好。我就派供应链团队、财务团队去学习这套机制。Cost Mining很复杂,它是个系统,有很多工具和流程。

  去年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我们毛利率还提升了,怎么来的呢?就是因为去年已经开始做这个机制。

  我们今年会持续深化Cost Mining机制。我现在在公司内部算账会算得很细。立讯精密是算到小数点后四位,我们是算到小数点后两位,也就是百万思维。

  100万辆在汽车行业是很正常的倍数,我们做任何决策时,1块钱等于100万。有的人觉得省1000块钱不多,但乘以100万就是10亿,就很多了。我们希望内部从意识、流程到管理规范,都开始做这件事。

  去年我们收到6000多条Cost Mining线索,每个人都可以提,当然不是每一条都会做,因为有时节约也有成本。

  第二,在公司内部降本,我们要形成从研发到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的原子级。我们这两年已经开始这么做了,今年就会体现出来效果。

  我们以前的座椅都是按照整车去定点,比如ES8选这一家,ET7选另一家,ET9选其他一家。一共5家供应商,每家进行比价,这是常规做法。从讨价还价角度来讲,好像还行。

  但是这么做有一个问题。比如说,有一家座椅公司给我定点的座椅,如果按我的要求做,单独一款车,量又不高,分摊下来它赚不到钱。

  我们借用智能硬件和软件行业的逻辑,叫分层解耦,改变了定点逻辑。比如骨架平台,我自己研发,这样我定点时,所有座椅的骨架平台是一样的,零件也一样。比如一共20万辆车,这家供应商就会拿到所有车辆的骨架平台订单。

  还是那5家座椅公司,每一家拿的都是全量。座椅总装我找两家,就在我的工厂边上,你不管上游谁产的,你装一辆,我给你多少钱。我只有有了研发能力,才会具备分层解耦的能力。

  这样的好处是大家都能挣钱,如果简单地比价,可能最后大家都挣不到钱,因为量不够。

  我们现在在推进“透明供应链”,已经有几十家供应商接到我们的透明供应链体系。我们要了解它所有的成本细节,所有跟我们相关的生产费用细节,包括人员、场地、能耗,所有的数据必须实时接入我们。这也是从立讯精密学的。

  立讯精密的老板告诉我,苹果就是这个模式,要挣合理的利润,钱要挣到明处。立讯精密的老板记得特别清楚,她跟苹果说,这个厂房的租金是1元钱1平方米,苹果说,1层是1元,2层是5毛。苹果管房租,能管到一栋建筑里的每层楼的成本不一样。

  我们现在管这套叫GPS,我们希望把供应链全部打开,把钱挣到明处,把浪费减少。一讲到钱,大家讨论的标准不一样,差别就很大。透明供应链以后,我们从研发环节入手,就可以进行精准地控制。通过透明供应链,我们跟合作伙伴的利益也能充分结合在一起。

  最后还有一个变化是,去年我们成立了单独的CE部门(cost engineer,成本工程师)。原来CE部门在采购供应链下面,现在把它变成了独立部门,相当于成本审计。我们认为要做合理的审计,控制合理的利润水平。这个机制运转起来以后,省了很多钱。这些是管理上的降本。

  我一直认为,成本下降来自三大驱动因素。

  一是规模。规模大了,成本分摊就会下降。二是管理。三是研发。

  研发降本很重要。研发是先投入,再收获,芯片就是典型例子。我们芯片投了这么多钱,今年光9031这颗芯片,至少抵4颗。我们对它做了重新设计,和我们的第二代车比,成本至少减1万元。1万元按照100万辆思维,就是100亿,很多钱就挣回来了。所以研发降本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智能电动汽车往后发展,研发降本非常重要。比如操作系统的降本,虽然我们投了很多钱,但是少付很多专利费。现在我们的底层操作系统就不需要付Autosar的钱。

  这样整车持续降本,再加上ET9的毛利高一些,蔚来品牌整车达到20%毛利率是可行的。我们的毛利率回到2021年的水平,这不是天方夜谭。

  去年,售后服务的毛利开始转正了。现在我们认识到一个问题,在服务上一直赔钱,用户未必满意,把公司做好用户才满意。

  以前我们的售后服务做得太细,但是好的服务不等于免费的服务,好的服务是值钱的、高品质的服务,我们该收钱就收点钱。以前我们的服务无忧包,又赔钱,用户又说不好。我们去年的售后服务满意度创了新高,还在持续提升,我们也不赔钱了。

  谈降低费用:建立基本经营单元

  控制费用对我们有巨大的挑战,蔚来在这方面有很多学费要交。客观地讲,过去三年我们在推进内部的费用控制方面和组织能力、体系能力的提升方面晚了一些。

  去年1月1日我发了一封全员信,主要讲结硬寨、打呆仗,日拱一卒、久久为功,讲成本控制和管理提效;去年下半年,启动了公司内部的体系能力梳理,今年开始推进基本经营单元的管理措施。基于我们自己公司的业务特点和管理实践,我们做了管理方面的创新。

  基本经营单元的核心意思是提高全员经营意识,该省省,该花花。只说省,不说花,也不行。ROI,省就是省I,但还是要看R,要看回报。

  以一个销售顾问为例。以前他卖多少车拿多少钱,现在逻辑不一样了,你卖车是拿奖金,也要把你的成本算进去。公司买的线上线索,和你在门店接待用户获得的成交,和你自己主动找朋友、自己主动拓展做的成交,对公司来讲成本完全不一样。我们今年把这些算清楚,这个激励体系就不一样了。对于一名销售来说,我们主要算他帮公司挣了多少钱,他自己就是一张经营报表。

  我们在内部把所有的账全部算清楚,一个区域公司、每一辆车、每一块电池、每一个市场活动、每一个研发项目,都要把账算清楚。每一个经营报表都要有人负责任,这就是全员经营意识。

  我们公司不搞自上而下的裁员,2023年11月份搞了最后一次,以后就没这个概念了。比如这个研发项目,加人减人你看着办,公司不管了,公司就管经营报表,就看最终结果。至于你是控制I还是提高R,你自己定。

  我现在最烦搭台子的事。台子一搭,就用一次,ROI多低呀!哪怕只花1块钱,效果可能是负的,那也不该花。

  说个上海车展的小例子,本来萤火虫要单独参展。我一看,放在蔚来展台上,效果更好,还更省钱。我们基本经营单元的本质就是算账,就是全员经营意识,该省省、该花花,首先省,然后花,并且要看到结果。

  基本经营单元的机制融合了行业里很多优秀管理实践,包括IPD,我们也借鉴了阿米巴。华为和IBM推IPD,我们从中学习和借鉴了很多,再结合蔚来的经营实践和业务特点,我们创造自己的管理手段。

  研发方面,今年我们在推工时机制。如果自己的工时都不能填到项目上,这个项目就不应该存在。填工时单时,我们把工具做得很简单,一天花个三五分钟就搞完了。我们有了这个东西以后,就会把每个人的贡献、每个项目的成本算得非常清楚。

  蔚来的改革二季度全面落地,三季度会显示出成效,为四季度盈利打下管理的基础。过去十年,蔚来在商业模式、技术的创新上做了很多探索,也有一定的成绩。Vision部分做得还可以,但在Action部分,在落地、管理、成本控制、投资回报方面确实做得不够精细。

  有些小点做得还行,比如说公司的差旅费控制很严。我和力洪,跟一线员工都是一个出差标准,我去合肥就住在全季,坐高铁就二等座,超过标准自己贴钱。我在十年前就说这个理念,希望学新加坡航空。新加坡航空的内部非常节约,但对用户的服务没什么可说的。

  最近我们在管理提效上还有巨大的空间,今年这个课一定要补上。我们不自欺欺人,也不妄自菲薄。做得好的地方坚持,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改。蔚来一直是很务实的公司。我们交了好多学费,有的学费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有的是客观规律要交学费,有的是管理意识不到位。如果将来写蔚来交的学费,肯定能写成一本书。

  这次蔚来的组织变革,是不是李斌终于听劝了?其实不是。我2023年甚至更早,就已经知道我们必须经过这一关。就像2019年、2020年蔚来的难处,其实我2018年9月份就看到了。

  2018年9月12日,蔚来上市时只融了11亿美元,本来要融20亿美元。我们只在美国拿了6500万美元,这还是投行的资产管理部门投资的,简单来讲就是在市场上一分钱没拿到。亚洲和欧洲给我们出了十多亿美元,我们才勉强上市。

  蔚来一直融美元,上市前从来没有融过人民币。2018年9月份回来,我跟核心高管开会,我说,飞机要掉下来了。本来要融2年的钱,结果只融了1年的钱。当时是根本没收入,刚开始卖车。

  到了2021年,大干快上,2022年时,对自己的审视不够。2023年年中,我就说,很多方面要做调整。2023年11月裁员就是一个先导,当时内部已经做了很多变化。2024年1月1日我给全员发了封信,结硬寨、打呆仗,日拱一卒、久久为功。要成本控制、管理提效、讲ROI,这封信写得清清楚楚。

  但是我的认知和整个公司的组织行为是有延时的。去年我们做了很多推动,首先推动的是体系能力,我们一共梳理了15个体系能力。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开始推进基本经营单元,希望为今年四季度盈利打下基础。 《中国企业家》记者 王文彤

【作者:】 【编辑:周斌】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