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细胞成为治疗“特种兵”
长沙晚报11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匡小娟 通讯员 贺喜迎)提取自身免疫细胞,经过实验室改造后,将其输入身体。这些细胞就如同“特种兵”,能精准识别身体中的病变细胞,把它们清除或者对受损组织进行修补重建……这是“细胞治疗”的一种。
在湖南湘江新区的林语路上,藏着一家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的领军企业,它就是湖南远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远泰生物”)。去年,该企业进行细胞制药、开展新药研发的实验室被认定为湖南湘江新区抗体及细胞治疗中试基地。不到一年时间,该基地累计服务项目将近200个。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这一基地。
洁净:车间内每60秒就要替换一次空气
近3000平方米的抗体研发和生产区域、4000平方米的细胞药物GMP(良好生产规范)设施及高标准小鼠实验动物室、兔实验动物中心、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在远泰生物,记者看到,该中试基地功能齐全、洁净如新、一尘不染。
记者了解到,远泰生物成立于2001年,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既做技术服务,也做新药研发。在20岁生日这一年,企业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GMP实验室。
在远泰生物常务总经理李乐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细胞药物GMP设施生产车间。在进入“无菌车间”前,记者穿戴好防护服、口罩及头套、鞋套等,才隔着走廊看到了车间全貌。
“我们有7间生产细胞的车间,单个车间的空气每60秒会被整体替换一次,生产车间清洁使用的是‘注射级用水’。”李乐说,由于“细胞治疗药物”定制化且利用活细胞作为药物来治疗疾病的特性,实验环境要做到绝对清洁。
如今,依托该中试基地的硬件设施及多年的项目开发经验,远泰生物构建了从抗体研发、细胞治疗、新药设计、体外和动物试验到前临床工作的全链条服务模式。
转化:授权20多个肿瘤治疗靶点给相关药企
虽然总公司在长沙,但在成立之初,远泰生物就将研发“桥头堡”布局在太平洋彼岸,跟踪世界前沿生物技术。因此,远泰生物也成为省内唯一一家在美国硅谷设立研发中心的生物医药企业。
2023年,一项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抗体委托定制服务给到远泰生物,要求开发针对“多次跨膜蛋白SLC1A5谷氨酰胺转运体”的特异性抗体。
近年来,科学家正在研究通过靶向谷氨酰胺转运体SLC1A5阻止肿瘤细胞谷氨酰胺的摄取,以抑制肿瘤的生长。抗原制备是研发特异性抗体的首要条件,要开发靶向谷氨酰胺转运体SLC1A5的特异性抗体,其抗原制备难度大。
为解决这一难题,远泰生物利用mRNA在细胞质中可直接表达等特点,搭建了一种基于mRNA-LNP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新型免疫平台。
基于该技术平台,公司一次性获得了40个针对SLC1A5谷氨酰胺转运体的阳性克隆并交付客户。后续经验表明,远泰生物的产品对其开发靶向SLC1A5谷氨酰胺转运体的肿瘤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正准备开展融资。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我们的专利希望不只是挂在墙上,还要大部分都可以转化出去。”站在公司入口的专利墙前,李乐告诉记者,过去几年,远泰生物已授权20多个已被概念性验证或初步临床验证的肿瘤治疗靶点给10余家跨国药企和中国新兴药企。
带动:伙伴公司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超15亿美元
21世纪初,由于产业环境的不成熟,作为创新药研发企业的远泰生物一直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自2017年起,远泰生物将10多个专利技术转让给数家国内外生物技术公司,合作伙伴大多取得较好的发展。截至今年初,伙伴公司累计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了15亿美元。
“我们想通过远泰生物的平台,把外面的技术、资源吸引回来,不再是别人将我们的成果转出去。”李乐感慨道。
目前国内的生物医药环境需要有成果快速转化。因此,远泰生物不仅为国内的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海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前,也会将工艺试验、探索性临床研究订单交付远泰的中试基地。
远泰生物的中试基地还扮演着湖南湘江新区“招商平台”的角色。
李乐向记者分享,随着技术的发展,结合mRNA-LNP在实体瘤领域的探索成为近两年新的技术亮点,在远泰生物的邀请下,今年8月,由投资人投资数千万元成立的长沙世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湘江新区,资金已经到位。“远泰生物就是借助新区中试平台的政策和公司技术优势吸引企业落地,确保其项目的稳定推进,实现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三赢’。”
关于未来,远泰生物有着长远规划:希望通过创立一个技术发力点,带动一个新型免疫治疗产业平台,在湖南聚集起更多细胞药物行业的伙伴。同时,在现有的软硬件基础上,打造出一个“重大病毒性传染病应急性疫苗开发中心”,帮助湖南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