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实践录”系列述评⑤ | 跑出“长沙创造”新精彩

       长沙晚报记者 王斌 实习生 汪小伢

  新时代声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978年初夏,才出席了中国科学大会并获奖的袁隆平,头戴草帽,挽着袖子,一头扎进长沙马坡岭的试验田里,研究起他心爱的宝贝——杂交水稻来。他告诉长沙晚报(当时名为长沙日报)记者:“中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让我非常激动,我感到‘科学的春天’来到了。”

  2018年底,长沙马坡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袁隆平再一次接受了长沙晚报记者的采访:“现在,人们的吃饭问题解决了,生活也越来越富足。但是我还在为‘禾下乘凉’‘覆盖全球’两个梦而奋斗。到2021年,超级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将达到20吨;超级稻、杂交水稻将进一步覆盖全球,多养活5亿人。”

  “创新”对于以袁隆平为代表的长沙科研人员来说,已经是常态。改革开放40年来,“超级稻”“海水稻”等新品种相继惊艳亮相。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国内首台高性能3D激光打印机、首台大直径硬岩隧道掘进机、军用级高性能GPU、新型耐3000℃烧蚀陶瓷涂层等一批创新产品、高科技产品进入世界领先行列,为长沙建设“四位一体”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首40年,科技创新成为长沙发展的关键词,一个个高科技产品问世,一个个成果实现落地,无数创业者奋起直追。长沙在创新这条路上从未停歇,“敢为人先”的长沙人紧跟时代潮流,将这条路走得坚定又精彩。


  攻坚克难

  40年坚持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平台和创新创业链


  1984年,在当时国家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有关部门仍然拨付了500万元人民币,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得以成立。袁隆平和他的科研团队从此潜心研究,实现着中国水稻平均亩产一路“飙升”:1984年358公斤、1998年424公斤、2000年700公斤……

  “1988年,国务院在批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速湖南开放开发的请示》报告中同意设立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长沙加入全国首批17个科技开发试验区队伍。同年7月,湖南省政府批转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暂行规定和条例,明确设立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办公室。”牵头创办长沙高新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易希文回忆。

  一个个创新成果背后,是接踵而至的考验。

  长沙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实际出发,选择“因陋就简、就地起步、集中管理、分散经营”的方针,充分利用已有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场地,分为河西、河东以及城市中心三个区域,办起了一个高科技产业园区。这种“没有地理围墙的试验区”的长沙模式得到国家认可。

  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成为全国首批27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同年更名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列为长沙“八五”计划的重点内容。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断攻破难题,打造创新平台创新创业链之后,长沙的科技创新成果、创新企业等不断涌现。

  全球首台碳纤维臂架泵车、中国第一台高端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机、第一个杂交水稻优化组合、第一例“克隆神经疾病基因”,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试管婴儿之母”卢光琇、“中国工程机械脊梁”詹纯新、“3D打印世界标准制造者”许小曙等专家“智库”,为长沙自主创新注入无穷动力。在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崛起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威胜集团、杉杉能源、三诺生物、远大住工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南湘江新区相继获批,长沙创新驱动发展多了一个又一个平台。


  成果转化

  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科技产品


  日前,记者走进总投资200亿元的杉杉能源10万吨锂电动力电池材料长沙基地,挖掘机、运输车忙碌不停,生产车间基本成型。据了解,该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能达10万吨,年产值200亿元,将进一步巩固杉杉能源正极材料全球第一的龙头地位。“我们今年1月签约,2月开工,目前已投产。”杉杉能源常务副总经理张炯介绍,这一速度成为长沙工业历史上“洽谈最快、签约最快、开工最快、竣工最快、投产最快、见效最快”的项目。

  创新发展,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品。在发展创新基地、突破科学技术的同时,也没有忘了将技术用于实际发展。近年来,长沙市十分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与落地,推动技术与企业的结合,不断实现着科技成果的落地。

  据统计,1月至11月,全市41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申请专利259项,授权专利94项,发表论文171篇,实现销售收入25.711亿元、税收1.727亿元,就业2557人次,完成研发投入10.74亿元。

  同时,大部分项目取得实质性建设成果。国科微电子正在进行自主开发的IP核设计、开发、验证;标朗住工完成超藻泥及其水性涂料生产设备投产;省林科院建成生物航空燃料中试平台,初步完成万吨级油桐绿色加工生产线;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科创展示中心全新亮相……这些成果正体现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长沙创造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长沙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建筑工地在很多人脑海里的第一印象,多数是尘土飞扬的施工环境以及汗流浃背的工人。但在长沙远大住工的工业化建筑生产基地,却是另一番景象。机械代替人工、工厂代替工地,效率更高、品质更好、更节能环保。近年来长沙着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825家,增长至2017年的1594家,年均增长14%,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51%。

  2018年,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4%。新技术、新动能、新业态、新产业,为长沙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强大动力。新的一年,长沙将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热情,追赶新目标——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250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超过1300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0%;技术贸易合同超过150亿元。

  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推动长沙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长沙智造”和“长沙创造”成为城市发展显著标志,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生态链和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形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明显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科技强市基本建成。

  长沙市科技局副局长宋新和表示,将进一步明确思路任务举措,提升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彰显引领创新发展的科技担当作为。到2030年,长沙将建成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掌握一批产业核心技术,聚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发团队,拥有一批世界知名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骨干企业,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改革开放40年,长沙在创新创业这条路上,从未停歇。未来,也将坚定“以创新驱动发展”,不负国家使命,不落时代步伐,把星城建设成为“创新之城、创业沃土”。


  星城新征程

  2018年,长沙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果显著,长沙科技事业再上台阶。

  高新技术产业平稳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预计达到12500亿元,增幅达到14%。2018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继续创历史新高,预计新认定超过8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预计突破2100家。

  重大科技成果喜报频传。由中南大学、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项目,目前已通过最后一轮答辩;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启动海水稻试种“中华拓荒人计划”,已在阿联酋迪拜完成第一批品种试种测试;利勃海尔中航起航空(长沙)有限责任公司交付首件国产大型客机C919起落架,标志着长沙正式具备C919国产大型客机起落架系统的整体装配能力。全市1月至10月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达到32510件和17449件,同比分别增长7.4%和29%,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增长13.81%。

  技术贸易交易持续升温。对技术交易予以补贴和奖励,共计141家技术交易机构、8家技术交易服务机构获奖补资金1107.61万元。预计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有望突破130亿元,较上年提高26.8%。

  高端研发机构不断涌现。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达成合作意向,拟共同建设“西电长沙研究院”;由长沙市和中国五矿集团联合共建的长沙新能源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在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让·皮埃尔·索维奇与湖南文象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成立湖南首个诺奖工作站。

  杰出创新青年才俊辈出。启动新一轮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新认定长沙市科技创新和创业领军人才21名,并继续认定“长沙市杰出创新青年”26人。

  科技金融结合深入推进。出台《长沙市科技保险费补贴办法(试行)》以来,截至目前共有17家科技企业投保科技保险,保险金额合计达9.2亿元。长沙市科技局会同市金融办联合下发《关于推进长沙市科技金融工作的通知》《科技创新基金设立工作指引》,指导各个区县(市)、园区设立科技创新基金。                                                

【作者:记者 王斌 实习生 汪小伢】 【编辑:曾茜】
关键词:改革开放 长沙 创造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