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创新四十年——长沙县改革开放启示录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30日讯(记者 李万寅 唐薇频 刘韶林 姜国)在星沙远大路与黄兴大道交会处,远大集团以三天一层的全球最快速度,在此修建了长沙县第一高楼——“小天城”。天气晴好,站上57楼天台极目远眺,即便当年最富远见的筑城者,也要惊叹眼前的风景:

  往南看,连片的白墙蓝顶标准厂房,是上汽大众的生产基地,拥有世界最先进生产线,每60秒就能下线一台汽车,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往东看,一架接着一架飞机在黄花国际机场起起落落。两年时间,这里竟凭“空”长出一座新城——40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示范区;

  往北看,6000亩淡蓝色水面的松雅湖浮光跃金,映照着左岸的宁静右岸的繁华,折射着“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温度和质感;

  往西看,浏阳河蜿蜒而来,流经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又在梨古镇摇摆了一下腰肢,转身一路向西,留下又一湾风情。

  站在高处,任思绪穿越到40年前,彼时,这里还是一个有县无城、封闭落后的农业县。40年后的今天,这里已成为中国中部崛起高地上的一座高峰: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四年领跑中西部,超过3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布局落子,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GDP超过14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80亿元……

  细细品读长沙县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改革开放在基层的实践史,是一代又一代长沙县人在创新路上永不停歇的历史大剧。

  从张家塝到浔龙河:乡村在创新中振兴

  开慧镇葛家山村,刘爱前正在自家的小院子里晒太阳,聊起自家的好日子,她爽朗地笑了。她家的3亩田,流转给了葛家山村委会土地合作社,由金山粮油股份有限公司规模种植,“现在田放在那里,坐在家里就有钱拿。”

  40年前,刘爱前作为开慧公社竹山大队张家塝生产队的妇女主任,参与了23户人家发起的“包干到户”。1978年,改革春风拂来。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血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数月后,长沙县开慧公社竹山大队张家塝生产队,在湖南第一个实行“包干到户”,成为湖南的“小岗村”。那一年,大家第一次吃上了饱饭,家里也第一次有了余粮。今天,张家塝所在的葛家山村早已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张家塝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在长沙县广袤的土地上传承,推动着一波又一波大胆创新。

  离张家塝不到2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浔龙河的村子,因大胆改革闻名全国。

  2009年,从浔龙河村走出去的企业家柳中辉,踏上回乡创业之路。全村605户居民,他一户一户地上门走访,听取各方意见。经过几十次方案修改,村民们达成共识,放弃原来分散居住的房子和土地,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如今,第一批80余户村民已完成集中安置,全部按照“前临街道,下有门面,后有院子,旁有菜地”的设计方案分得新房,实现水、电、路、气、网的全方位配套。“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声名鹊起,吸引投资高达22亿元。今年6月,“浔龙河”品牌登陆纽约时代广场,同时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未来之星”。

  变民宿资源为资产,变农民为合伙人,这是在开慧镇锡福村进行的成功尝试。锡福村引进长沙慧润乡村酒店管理公司,采用“村委会+企业+农户”的新型公司化运作模式,发展民宿产业。营业以来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营收近千万元,收入按村委会10%、企业30%、农户60%的比例进行分配。集体增收,农民致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从田间地头长出的闯劲,与时代精神如此契合;无处不在的改革精神,成就了人见人羡的新农村。高桥镇亮出科研名片,以湖南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助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春华镇以春红花卉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周边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

  今天的长沙县,组组通公路,村村通公交。教育、看病、养老等城乡之间的差别正在不断消弭。农产品加工值过百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0%以上,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

  从农用车到中国汽车集群新板块:产业在创新中升级

  走进博世汽车的生产车间,15套照相系统,每分每秒都在采集数据,自动上传。机器人在流水线上高速运作,收放自如;工人们穿着干干净净,在电脑显示屏前人机对话;庞大的物流系统自动取件、发货……从数据采集、过程控制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业的智造魅力令人惊叹。

  博世长沙工业4.0示范项目建设,只是长沙县千亿级汽车产业向智造转型的一个片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汽车产业,正是长沙县缔造的产业传奇之一。

  1984年,原梅花公社的农民章端祥和本村17名农民兄弟,每人集资1000元,在公社的一个小林场创办了长沙同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前身——梅花车身厂。

  就像生物的成长形态被DNA所决定,长沙县的汽车产业从诞生开始,就具备了开拓创新的基因。通过技术研发,次年公司组装潭洲牌客货两用车,成为了当时红极一时的农用车。接力梅花汽车,2001年,猎豹汽车从永州来到长沙,次年就在长沙县投资20亿元,建设了具有冲压、涂装、焊装、总装四大工艺的整车生产基地。福田汽车为长沙经开区带来50亿元产值的同时,也吸引来了75亿元的汽车零部件产业……2012年之前,长沙县已经成为国内拥有最完整车系制造能力的地区之一。

  但长沙县并未就此止步,又积极与上汽大众对接。至今,还流传着“空中选地”的故事。那是上海大众汽车选址团队来长沙考察。长沙经开区特意从三一集团租借一架直升机,邀请专家在空中查看4块备选地,这种满怀诚意、科学务实的做法让见多识广的专家们深受感动。上汽大众长沙项目也成为40年来湖南引进的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项目,完全投产后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长沙经开区。

  抢抓汽车产业由沿海向内陆转移的机遇,长沙县依托经开区和长期积累的人才、技术基础,在近20年内先后吸引了沿海发达地区以及国外转移来的广汽三菱、上汽大众、博世汽车等一大批知名汽车企业,长沙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进入快速、优质发展时期,并率先成为全县第一个千亿级产业。

  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故事也类似。上世纪末,长沙县就已开始布局装备制造业。在这里,三一集团从水泥瓦搭建的工棚里搞科研起步,一步步成长为世界工程机械领域掌握话语权的“明星”企业。中间起起伏伏,历经繁荣衰退好几个来回,但长沙县始终没有放弃这一产业,集中全力培植,孵育,蓄势待发。通过支持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中联重科等企业整合资源,开发高端产品,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开拓海外市场,2017年长沙县工程机械产业产值接近千亿元。

  以点带面,集群发展。依托蓝思科技、国科微电子、纽曼科技、维胜科技等企业着力拉升智能终端的上游链条,快速壮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有望成为长沙县第三个千亿级产业。

  湖南工业看长沙,长沙工业看星沙。“力量之都”“中国汽车产业集群新板块”“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强开发区”等荣誉,纷纷被加冕到年方十八的国家级长沙经开区身上。为什么能成就一个又一个产业传奇?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是因为长沙县深入研判国内外市场变化和产业兴替带来的战略机遇,或大力扶持,或提前布局,从而培育出一个个璀璨夺目的产业和产业集群。

  “失去一个项目,很可能错过一次机遇;错过一次机遇,很可能耽误一个时期。”兴工强县、转型升级的美好愿景,能从纸上落到地上,还得益于长沙县干部群众对于项目建设的执着。长沙县一半以上的干部常年在项目,在工地,在街道和村组,一个个大项目的洽谈、落地建设、竣工投产,他们全程参与,用拼劲和韧劲铸就了“星沙速度”,以实干创造了实绩。

  从兴工强县到民生立县:理念在创新中超越

  位于开元路的长沙县委机关大院于1995年建成启用,曾是星沙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此后,长沙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从2001年挺进百强县到去年位列十强县第六位,星沙的天际线也日新月异,而23年未变的县委大院,成了长沙市“最老”的县委机关大院。

  “大院外表看上去不年轻了,但内里始终是朝气蓬勃的!”长沙县改革办副主任罗轶慧说,这得益于长沙县历届县委多年来持续进行的一场接力赛,那就是改革创新。

  改革开放之初,长沙县通过对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的考察,提出了“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种养业为两翼”的“飞鸟型”经济发展模式,以乡镇企业为主的第二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梁和支柱,长沙县成为全省第一批小康县。

  上世纪90年代初,长沙县制定了“以开发开放带动县城建设,实现全县经济腾飞”的战略,“兴工强县”成为关键词。一方面继续以乡镇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实施“筑巢引凤、外引内联、靠地生财、滚动开发”战略,举全县之力建设星沙开发区,为长沙县新一轮工业发展构筑载体、打造平台。

  发展前行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一路先行的长沙县总是比别人更早触及矛盾,更早碰到难关,也总是勇于闯关,一往无前。

  以长沙县黄兴镇为例,这里曾是有名的化工之乡,化工厂每年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超过10%。因当时考核的主要指标为工业增加值和财政税收,这些化工厂没有任何环保设施便匆匆上马,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居民苦不堪言。“不要‘带血’的GDP!”长沙县痛下决心,依法关停了13家污染企业。从2008年起,长沙县提出“分类考核,统筹发展”战略,率先取消GDP考核指标,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与之相呼应的是,长沙县还划定了“南工北农”的区域版图,从而形成了“仅以1%的土地创造财富,99%的土地用来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集约发展局面。今天,黄兴镇已成为会展业、临空经济集聚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就在前不久的农博会上,这个小镇容纳接待了40万中外客商和市民。

  从2016年起,长沙县又拉开了“二次创业”的大幕。“强南富北,民生立县,挺进五强”的新蓝图全面铺开,长沙县的综合实力也随之继续高位进位,城乡品质明显提升。

  改革与创新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和产业发展上。为更好地使“软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硬实力”提升,长沙县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改革创新,也如群星闪耀,层出不穷——

  2016年,湖南省首个行政执法局在长沙县成立,原本分散在23个不同行政机关的1600多项行政执法权统一收编,统一执法。从“九龙治水”到“一顶帽子管全盘”,这个开全省先河的部门,自成立以来的两年时间里,共立案1.5万起,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被撤销或行政诉讼败诉案。

  “改革前一年只能办100多件案子,还要经常熬夜加班。现在一年能办六七百件,反而不用加班了。”长沙县法院推行的“三分式”审理模式,为法官、当事人和律师节省了大量诉讼时间和成本,有效缓解了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难题。

  “最多跑一次”改革风生水起。全县85%以上的审批服务事项网上能办,所有面向个人的事项就近能办,复杂事项一次办成;将园区行政审批时限全部压缩至法定时限的三分之二以内,工商登记全面实行即时办理……

  一届接着一届干,永不停歇的改革创新,求新求变的探索精神,汇聚成科学发展的澎湃动力。

  改革为了谁,依靠谁?今天的长沙县委愈加坚定:无论县域经济排在哪个位置,民生都要排在首位。于是,该县新增财力的80%都用于民生工程,并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也正是由于坚持富民惠民,长沙县赢得了高质量发展的群众基础。

  从“兴工强县”到“民生立县”,发展理念的大跨越,源于长沙县县域经济的拾级而上、稳健跨越,既是一份自信,也是一份情怀。

  从一座机场到一座新城:平台在创新中宽广

  中部内陆县,靠什么弥补开放短板?

  2016年,黄花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通航127个国内外城市,开通航线210条,进入全国大型繁忙机场行列;2017年3月,黄花机场迈入“双跑道”时代,年旅客吞吐量达2376万人次。

  不沿边、不靠海,走向世界靠蓝天!思路一新天地宽。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三级协同发力的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范围为130平方公里,核心区40平方公里。仅仅两年,依托黄花国际机场,一个融空港、产业、城居一体的临空经济发展区横空出世。目前,已引进厦门航空、圆通速递、联通数字阅读基地、百联奥特莱斯购物广场等航空服务、物流、高端服务业领域重大项目29个,总投资达400亿元。仅仅一年,黄花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注册企业已达196家,运营投产70多家。2017年,完成进出口报关11.9亿美元,实现进出口额7.69亿美元,仅用半年时间跃居全省7个海关特殊监管区第二。随着临空经济区和综合保税区的进出口业务不断拓展,黄花机场增开了长沙—越南胡志明市、长沙—北美、长沙—达卡、长沙—马尼拉4条全货机航线,填补了湖南全货机航线的空白。

  从一座机场到一座新城,交通优势变成了产业优势,不仅改写了全省产业布局,还改善了民生福祉。欧美一手货源直达长沙临空国际名品中心,国内的消费者第一时间就能享受;临空经济示范区核心区40平方公里土地上,现在集聚了一大批航空紧密相关产业,以前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可以就近就业、读书、就医,公园、停车场等配套设施齐全。

  如果说,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建设是打造了一个通向世界的开放平台,那么,区块链产业园的建设则是一个通向未来的创新平台。

  近年来,区块链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备受政、学、商界推崇,因其具有不可伪造、不可篡改、公开透明、可溯源等特点,也被誉为最具潜力触发下一轮科技发展浪潮的核心技术。始终在传承中创新、对新事物保持敏感的长沙县,再一次勇立潮头,抢滩区块链产业,先后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举行区块链院士高峰论坛、成立星沙区块链产业园、建设国内首个区块链安全技术检测中心、搭建区块链院士工作站……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廖湘科说,长沙县率先中西部将区块链打造成新品牌、新产业卓有远见,这将对长沙乃至湖南经济转型、换道超车提供新探索。

  全程创新40年。长沙县以改革为经,开放为纬,编织一张网,撒向星辰大海,收获一轮朝阳。

【作者:记者 李万寅 唐薇频 刘韶林 姜国】 【编辑:刘树源】
关键词:长沙县 发展 创新 改革开放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