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浏阳人李白遭受残酷刑讯“坚不吐实”

李白像 资料图片

  长沙晚报记者 李广军 颜开云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1958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共产党员李侠的这句遗言,曾感动无数观众。

  李侠的原型就是中共上海地下电台发报员、浏阳人李白。因为《永不消逝的电波》,李白成为一位家喻户晓的中国式红色英雄。近日,记者来到浏阳市张坊镇白石村探访英雄故里,聆听这位地下工作者的故事,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忠诚与信仰的真正含义。

  “电台重于生命”是他的座右铭

  1910年5月,李白出生于白石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3岁入染坊当学徒。1925年,农民运动风起云涌,15岁的李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秘密领导农民协会的工作。1930年秋,李白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随部队转战于赣南、闽西。

  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利用反“围剿”时缴获的国民党军电台建立了无线电学习班,李白被挑去参加学习。从此,他和无线电通信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训练班毕业后,李白被调到红五军团十三军无线电队担任政委。在之后的红军长征中,李白向全体无线电队员发出了“电台重于生命”的号召,也将这句话当作自己矢志不移的座右铭。

  全国抗战爆发后,党中央决定派李白到南京、上海等地建立秘密电台。1938年春,秘密电台筹建完成,他冒着极大危险担负起上海党组织与党中央的秘密电台联络工作,架起上海和延安的“空中桥梁”。

  李白刚到上海时是单身汉,租房子容易引起怀疑,党组织便调绸厂女工出身的裘慧英与他扮作假夫妻,双方在工作中逐渐产生了爱情。经党组织批准,他们成为真正的夫妻。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了上海的西方租界区,加紧了对秘密电台的侦测搜捕。翌年9月,李白同妻子一同被捕。后经组织营救,他们被敌特认定是私人电台而获保释。1944年秋,党组织安排他打入国民党国际问题研究所做报务员,利用国民党的电台为党工作。

  1946年,李白回到上海,在地下党的秘密电台继续负责发报。1948年12月30日凌晨,李白在与党中央电台通报过程中,被叛徒和国民党特务机关侦测出电台位置而被捕。在被捕后的4个多月里,他遭受了残酷的刑讯逼供,但敌人始终无法从他口中得到任何信息。蒋介石亲自对李白案下达“坚不吐实,处以极刑”的命令。1949年5月7日,李白遭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牺牲时39岁,离上海解放的日子不到20天。

  烈士故居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58年,以李白同志为原型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继承革命烈士遗志。2009年9月14日,李白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烈士故里地处浏阳市东部、大围山南侧,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如今,白石村面积28.6平方公里,辖25个村民小组2100多人口。

  “2010年在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按原貌恢复了李白烈士故居。”白石村党支部书记李恒珍告诉记者,包括李白在内,该村共有65名革命烈士,“2015年李白烈士之子李恒胜先生因病去世,我代表村里到上海进行了慰问。”

  记者看到,李白烈士故居坐西南向东北,土木结构,小清瓦屋面,四合院形式。李恒珍介绍,故居共有大小房间16间,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辟有李白烈士的生平事迹陈列展览室,如今已被授予“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记者参观李白烈士故居时,正赶上一批学生在聆听烈士的革命故事,孩子们看得仔细、听得入神,不时记录相关内容。烈士虽已远去,但李白为革命献身的精神就如同电波般穿越时空,永不消逝。                                                

【作者:记者 李广军 颜开云】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李白 英雄 烈士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