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天诞生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沙是如何做到的?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登辉

  经过一季度的精心铺垫、二季度的重点发力,今年上半年,长沙规专企业(规工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增量工作硕果摇枝。

  记者从7月6日召开的全市园区制造业提升行动推进会议上获悉,今年1—5月,全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69家,总数达1481家。各园区之中,增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望城经开区。

  在150余天的时间里,平均每天诞生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沙是如何做到的?

  精心培育小池塘里的大青蛙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被喻为“小池塘里的大青蛙”——虽然规模、体量不大,但在某一个“专精”的细分行业里,具有明显的“特新”竞争优势。

  就长沙而言,从细分领域“头羊行动”、中小企业“拔尖行动”,到以“三真”模式(真抓实干、真金白银、真心实意)培育“小巨人”企业,工信系统始终坚持“抓大不放小”,把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招”。

  约半年前,长沙出台《关于科技支撑我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发展的有关措施》,从五大方面布局了十六条细化举措,引领带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例如,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上,长沙支持景嘉微、星邦重工等30余家“小巨人”企业承担市级重大专项和“揭榜挂帅”项目,引导支持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潜心耕耘、开拓创新。

  回顾上半年,政策红利正在逐步释放——“小巨人”后备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已新增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732家,全市累计达2852家,占全省的43.2%;新增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84家,占全省的比重由去年的34%提高到今年的43%。

今年1—5月,全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69家,总数达1481家。图为桑特液压集成阀块智造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有序作业。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精心配对让企业加“数”度

  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迈向专精特新的必由之路。

  但面对前期人财物的投入,不少企业“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

  如何破题?长沙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的东风,支持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和能力,大力发展“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降低转型成本,让更多中小企业敢转、会转、转得好。

  先行先试,长沙聚焦生物医药、工程机械、烟花鞭炮和先进计算四个细分领域。507家试点企业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136家,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今年2月,长沙市举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启动大会,随后开展了一系列供需对接路演活动,以“无形之手”,为转型的供需双方“撮合配对”。

  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有18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上云上平台全覆盖,在智能制造工厂、产线、工位建设方面均全面领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

  精细扶持做好选苗墩苗育苗

  擦亮“专精特新”这块金字招牌,长沙一如既往做好“选苗、墩苗、育苗”工作,为广大优质中小企业引路子、架梯子、搭台子。

  人才、资金等要素,成为精细扶持的重点。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被纳入长沙市高精尖人才领跑工程、紧缺急需人才集聚工程和长沙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重点支持范畴。

  目前,全市已认定36批高层次人才3535名,覆盖100余家“小巨人”企业。

  而随着风补基金、担保基金、转贷基金等组成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体系的建立,在股权融资和信贷融资上,“专精特新”四个字也成了长沙金融圈的“香饽饽”——上榜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主体的白名单企业,金融机构主动找上门,融资不再愁。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培优机制、推动上市、创新服务、数字化赋能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长沙将聚焦做强“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数字链”,助力今天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为明天的“小巨人”、未来的“大巨头”。


【作者:陈登辉】 【编辑:大刘军】
关键词:专精特新 园区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