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6长沙先进制造业跃上新高度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泽寰
日前,赛迪顾问发布《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研究报告》,长沙位列全国第六,相较2022年再进两名,跃上历史新高度。
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加速回暖,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长沙更是以产业链为主抓手,以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园区为主阵地,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助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值得关注的是,前三季度,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8%。制造业支撑作用日趋显现,稳定经济的压舱石效应日益明显。
链群统筹建设
产业链、产业集群迈向更高舞台
早在2017年,长沙便率先全省确定以新兴及优势产业链为抓手,通过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使其成为长沙工业经济的“钢筋脊梁”,并在全国首创产业链链长制,推动“四长联动”。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长沙推动产业链“立体”式发展,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供应链“五链”深度融合,多项工作机制、工作经验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产业链建设的“长沙经验”深入人心。
今年,长沙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将原有的22条产业链整合为17条,此次调整不仅能有效化解相同领域产业间的同质化竞争,还能凝聚起产业发展合力,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现代种业及食品产业链为例,其前身是现代种业产业链与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二者本就是一条产业链的上下游,随着此次整合,相关政策的落实,科研与业务间的沟通将会更加顺畅。
又如,将原先的汽车产业链拆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近两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扩大,此轮拆分调整有利于对长沙的汽车产业进行精准施策,靶向扶持和培育,一方面夯实新能源汽车这个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布局智能网联汽车这个全市着重发展的未来产业。
在统筹发展、集链成群的过程中,长沙涌现出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有望迈向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正在争创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浏阳市高端化学原料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长株潭先进能源材料产业集群正在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今年初,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传来喜讯:2022年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长沙被赛迪顾问列为“新型储能十大城市”之首。
2003年起,长沙就谋篇布局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通过连点成链、聚链成群,产业生态不断优化,而后将其列入“1+2+N”产业集群体系进行重点培育。截至目前,全市共拥有行业企业150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规上企业近80家。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的明显好处是物流成本的大幅缩减。“正极材料占到我们生产用材的40%,幸亏本地产业链有企业可提供同类产品。”湖南华兴董事长彭澎告诉记者,湖南华兴所使用的正极材料原由湖北荆州一家生产企业提供,之前受疫情影响,湖北供应商断供。紧急情况下,公司及时调整策略,现在由同在宁乡高新区的一家公司提供。“运输成本下降了,沟通也更畅通了。”
除了产业体量大,产业链各企业的分工合作也十分成熟。目前,长沙已形成了上游前驱体、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芯及PACK到废旧电池回收的完整产业链条,这意味着,理论上不出长沙即可生产一块新能源电池。
与此同时,长沙新型合金材料成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长沙数控机床(磨床)、新能源电力装备、智能汽车等7个产业集群在省产业集群竞赛初赛中胜出。这些新晋产业集群正握指成拳,瞄准更高层阶的舞台发力,为长沙产业发展补足后劲。
企业融通发展
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专精特新”
长沙先进制造业跻身全国六强,得益于全市各类工业企业的融通发展。近年来,长沙涌现出一批有影响、有品牌、有辐射带动力的国际一流制造业企业。
三一集团打造的18号工厂被认证为全球“灯塔工厂”,涵盖九大智造工艺,多项关键数据稳居行业首位;中联重科建设的中联智慧产业城规划布局了8个全球领先的灯塔工厂、20条黑灯产线、300条智能产线,将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基地……“巨无霸”由大变强,助力长沙工程机械产业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并坐拥5家“工程机械全球50强”企业。
作为湖南首家世界级灯塔工厂,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从2015年起,便着手打造湖南首条工业4.0生产线。该产线并非简单的“机器换人”。“我们让原本的机器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博世汽车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的机器人互联率逾80%,60多条产线实现了互联。
生产效率提高30%,7.5秒便可生产一个ABS电机,操作人员减少80%,36道工序、39个工位只需2个人操作,质量损失减少30%,换型时间减少了30%……一项项亮眼数据、一个个惊人的改变成为博世汽车不断变强的生动注脚。
“国内每5个工业镜头,就有1个来自我们公司。”湖南长步道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1.5亿像素工业镜头为全球首创,360°内外壁测量用镜头等则填补了国内空白。
普斯赛特凭借90%流程可实现自动化的产线,每天能生产5000万颗灯珠。今年5月,随着普斯赛特光电第三代半导体科技智能化产业园的封顶,产能亦实现成倍的增长。
深耕激光领域多年的大科激光,凭借对光学工程相关技术的研究,从“底层设计”出发,将对激光物理的专业理解应用于产品研发,打造了“技术原理—产品设计—场景应用”的研发模式,形成技术与应用的双向互动,一个个具有“革命性”的新产品在大科激光加速落地。
上述企业只是长沙各类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长沙累计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2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899家,位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
“长沙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综合排名居全国第9位”“重点‘小巨人’企业10强城市”,长沙通过多年的耕耘,切实走出了一条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长沙路径。
项目高效推进
引领性项目加速投产,新项目快速落地
先进制造业全国前六强的亮眼成绩,同样离不开长沙坚定不移树立“项目为王”的产业发展理念,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打造全市工业经济增长极。
纵观当下全市的重大引领性产业项目名录,其中既有代表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传统产业项目,也有巩固发展优势的新兴产业项目,同时也包含了超前布局的未来产业项目。
今年5月19日,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正式量产,该项目的产线在环境、毛刺、异物等工艺管控方面均高于传统锂电池制造水平,同时,从生产制造到物流运输等环节的自动化率达到99%,可实现年产值超40亿元,为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注入“芯”动能。
伴随着德赛电池储能电芯项目的开工量产,湖南德赛还在当天发布了应用于户用储能和工商业储能领域的多款电池产品及下一代电池研发进展。
相较于传统锂电池,德赛的新产品实现了材料、工艺、结构和产品等四个维度的创新。以71173207系列磷酸铁锂电池新产品为例,该款电池容量为280Ah,循环次数可达10000次,能效为95%,主要应用于工商业储能等领域,相当于一只“巨型充电宝”。
“以一台电池容量50千瓦的新能源汽车为例,20GWh的产能可搭载于40万台新能源汽车之上。”湖南德赛电池执行副总裁孔祥鹏介绍,新工厂通过实现高水平管控,将整体产能提升50%、电池效率提升50%,有效保证了产品的高安全、长循环、高效能等优势。未来公司将以先进技术、优质服务和持续创新,提供更为优秀、更加专业和绿色环保的一体化能源解决方案。
目前,全市正掀起新一轮“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热潮。“重点地区‘驻点招商’、产业链条‘靶向招商’、优质企业‘敲门招商’。”长沙工信聚力以存量企业扩能升级,聚焦566家重点企业,全力推进以存量扩增量;聚焦17条产业链,深入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招商。
如果说其他的招商是“授人以鱼”,那产业链招商则是“授人以渔”。楚天科技凭借“链主”企业身份,大力招引生物医药与生命科学产业链项目,已成功汇聚落地了一批关联企业。这些关联企业均有着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其中不乏成功攻克了一些卡脖子技术的企业。
楚天思优特生物技术(长沙)有限公司便是这些企业之一。楚天思优特生物技术(长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制用于生物制药工艺的一次性使用组件及系统的企业,其自主研发的多层生物复合膜,在生物安全性、生物相容性方面以及溶出/析出物水平上,足以媲美国际一线品牌,使用这一材料生产出来的一次性使用产品,在抗拉伸强度、阻隔性等物理性能方面,远超过进口的同类产品。
在来到长沙宁乡之前,楚天思优特总经理陈鑫及其团队已经花了数年时间自主研发生物医药一次性使用技术产品,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需更好的资源和平台来推进创新成果的落地。
楚天科技的赋能效应立竿见影,在加入“楚天系”后,楚天思优特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产品走向市场。作为国内医药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楚天科技同国内超九成的医药百强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这也为楚天思优特技术和产品打开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在上百家国内外药企测试、试用以及应用,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陈鑫介绍。
数据显示,1—10月长沙产业签约亿元以上项目共213个,平均每三天签两个项目。
当下,长沙已组建了重点区域的招引工作专班,坚持将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由市领导率队开展投资促进工作,加大对重点区域项目和人才招引力度。一手巩固发展基础,一手抢抓发展机遇,长沙先进制造业正奋蹄扬鞭迈向更高水平。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