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江湖再见

相链区块链

   君天

  其实有一段时间,娃爱叫自己“阿宝”。那是他3岁的时候,看了几本绘本。书里的小孩子,幸福快乐,有人陪着玩,有好多的玩具。嗯,书里的他们都叫“阿宝”。所以他主动提出不要叫原来的小名,要叫自己“阿宝”。家里人就这么叫了他好长一段时间。不过小学以后,慢慢就不这么叫了。阿宝不仅是一个上海名字,小宝、阿宝更是中国人最常用的小名之一。只不过确实如娃说的,大人没有这么用的。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电视里播放的是《繁花》,是最近市面上最热的电视剧,没有之一。上一部有这种热度的上海电视剧还是《孽债》,同样都是由上海著名作家的原创作品改编而来。

  《繁花》播出后,有很多不同的评价。最常见的是外地观众把它当作反映上海生活的代表作,而上海本地观众则是极其难得地体验着“沪语”的快乐,别的根本不计较。就好像我,光是看到范志毅出场就开心得不得了。毕竟我是在虹口足球场亲眼见证过范大将军鱼跃冲顶的人。

  不少“老爷叔”则反映,这不是我们90年代的上海。这部电视剧虽然充满了上海的元素,但又好像不全对。虽然里头说着这样那样的上海话,可上海话在生活里也不是这么说的。爷叔们是有发言权的,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他们和“宝总”一样正是时代的弄潮儿。

  作为90年代的亲历者,回忆里的上海则是属于阿拉自己的真实。就好像80年代万人空巷的电视剧《上海滩》,那并不是历史上真实的“孤岛上海”,而是来自于香港文化的一种想象和缅怀。毫无疑问,两者在艺术上说都是成功的。虽然在真实的记忆里,《上海滩》一定是比《繁花》更火一点。虽然在真实的世界里,90年代的上海一定比电视剧里呈现得更波澜壮阔,更朝气蓬勃一些。

  至于“许文强”是不是比“宝总”更帅一点?这就是两代人的审美了。

  上世纪初中,有一批内地人从上海去到香港。香港的文化传承,有很大的一部分来自当时的上海,不论是流行音乐还是电影都是如此。在这些传承里,我们常会看到一些上海的元素,比如说香港电影里时不时会冒出一两句上海话。但因为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流行打磨,形成自己的风格后再反哺回来。现在的70后、80后,甚至90后,差不多都是经受港台文化洗礼长大的,我们会很自然地接受那种文化模式。

  放眼看去,如今的喜剧和搞笑动画片,周星驰的无厘头痕迹几乎无处不在。而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周润发、张国荣、梁朝伟、刘德华,也成了无可替代的帅哥典型。

  周润发从“许文强”到“小马哥”,又从“小马哥”到“赌神”。完成了从青年到中年的蜕变。就好像阿宝总有一天,会自然地变成“爷叔”。

  港台文化的潮流终究还是退去了,过去的人和事只能“江湖再见”。1982年的胡歌成名于《仙剑奇侠传》,之后从《琅琊榜》到《繁花》,无可争议地坐稳了当前第一帅哥的宝座。他之后还会贡献出什么作品,我们都很期待。

  从爷叔到阿宝,是一种传承,从阿宝到宝总是一种成长。总有一天,宝总也会变成爷叔,这就是循环。

  日新月异的大上海,经历了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一直屹立于文化浪潮的前沿。作为最懂电影的王家卫,做了一件所有上海籍导演都想做的事,就是打造一个属于上海的“银幕印记”。这是给所有上海人长面子的事。

  我觉得《繁花》将是一个标志,代表着新时代,新影视,新一轮的文化风口正式开启。


【作者:君天】 【编辑:张辉东】
关键词:回首,江湖再见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