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考古故事 守住文化根脉
大家好
感谢冯玉雷老师
使我有机会接触到“新轴心时代”这样高深的课题
和向文学理论家们学习的机会
我选择了《考古学科学化与大众化辩证统一讲好考古故事》
这样的题目做一个简单的发言
是因为这些年
考古大众化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考古资料越来越丰富
而且有些出人意料的发现
需要进行归纳 研究
因为只有在科学化的前提下
大众化才能越走越远
它们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在这方面
我在红山文化研究中有很深的体会
当年红山文化发现的“坛庙冢”
和“玉龙凤”等等
当然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个象征
也同五帝时代前期
代表人物在北方活动的古史传说有联系
还有一点就是
这些考古资料好多都很形象
比如神化的人体塑像
龙凤等各种动物塑像
还有祭祀遗址 有圆的和方的
还有在白色积石冢上
置红色陶器 画黑色的彩
还有绿色的玉器等等
而且它们都不是零散的
而是配套的
这些都激发有识之士
希望以多种艺术形式把他们表现出来
但是做了多年
感到不够理想
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考古资料背后
它所包含历史的文化的
特别是思想方面的深刻内涵
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在这方面
文明起源研究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大家知道
中国各地的文明起源
都没有发现金属铜
这说明是在石器做生产工具的经济基础上
跨入文明时代
创造出像彩陶和玉器
这样艺术含量很高的文化艺术
它背后反映的是当时古人
精神的追求高于物质拥有
还有就是中国文明起源是多元的
但是多元不等于封闭
相互之间是密切交流
红山文化如此
仰韶文化也是如此
在交流中碰撞产生文明火花
使社会产生突变
这就使我想到我们讲的轴心时代
学者认为它是精神上的一次突变
那么现在看来
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百家的那次精神突变
可以向前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那次精神突变
重要实例之一就是玉器
五千年的古人
他们在制作和使用玉器
时特别看重玉的质地的最大发挥
达到玉器功能就是通神的最佳效果
这方面和孔子讲的
“以玉比德”即以玉的各种质地
比喻人的各种德性
是前后有承继关系的
这些文明起源讨论中的这些成果
无论是突变
无论是精神
无论是传承
都是文明起源讨论的最初目标
即文明起源的具体时间和标准以外
的意外收获
这些成果的取得
都和当时社会各界
各学科的推动和密切合作有很大的关系
2021年考古学迎来了现代考古百年
也迎来了新的任务
那就是以独立学科的姿态重建古史
也就是说由考古向历史的升华
在这方面需要有社会参与
需要各学科的合作
据我所知
文学家观察事物敏锐
细致 思想活跃
想像力强
与考古学家合作
一定会在考古的科学化和大众化方面
不断取得可喜成果
讲好考古故事
写好考古小说
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
传递给大众
传递给世界
这方面的前景非常广阔
愿和大家一起努力
谢谢大家
郭大顺:著名考古学家、玉文化学家,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本文系郭大顺研究员2021年12月12日在“‘博物’传统与人类‘新轴心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分论坛之“考古”小说创作与当代文化发展高端论坛上的发言,将在2022年《丝绸之路》第一期刊出。经作者同意,分享郭大顺先生大文及发言视频。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