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扩充高中学位,确保2030年“学位等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岳霞
2024年,长沙市城区(含望城区)共有初中毕业生近6万人参加中考。而到2030年,预计长沙城区初中毕业生将达12万,比今年翻一番。
对一部分家长而言,也许只有到了2030年,才会想到“12万”“翻一番”的问题,而对有些家长,面临6年后的人数倍增,焦虑也在倍增。
记者近日从长沙市教育局获悉,长沙市已启动资源配置改革,努力破解“刚需求”和“弱供给”之间的矛盾。制定并实施学位建设六年规划和三年滚动计划,新建高中19所,扩建高中8所;并通过挖潜扩容、初高中学位转换、创办综合高中等办法扩充公办高一学位3.6万个以上,确保“学位等人”。
忧虑
翻倍的初中毕业生,能否找到翻倍的优质教育资源
对不少家长而言,教育的最大焦虑就是,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翻一番”的中考生增加,是否意味着“增一倍”的就读困难,是否会更加重家长和学生的求学焦虑?
“我孩子目前在读四年级,按现在的人口预算,正好在高中入学顶峰期,现在的我感觉就已经上了加速竞争的发条。”孩子在芙蓉区大同二小就读的孙女士表示,不仅她,很多家长也都宽慰自己要“躺平”,但是事实上却无法“躺平”。
近10年来,长沙中考报名人数一直处于上升通道。2015年城区初中毕业生约3万人(不含外地回长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2024年城区初三年级中考考生近6万人。特别是2020年望城区高中招生纳入城区统一管理后,中考人数增长加快。
行动
优质教育资源扩充再扩充,长沙名校进入“一校两址”时代
2024年11月30日,湖南师大附中新校区教学楼主体结构封顶,新校区项目预计明年5月全面交付。2023年长沙市一中、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校区选址相继发布,四所学校都进入“一校两址”时代。2025年9月秋季学期开学前交付使用。新校区与本部实行“一个机构、一套班子、两个校区、统一资源”。
按照新校区规划,长沙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雅礼中学新增办学规模均为60个高中班,长郡中学预计42个高中班,算下来未来四大名校将每年扩招3000多人,比现在多了近一倍。
长沙市精心布局了各校新校区的选址地点,长沙市一中居湘江科学城板块,长郡中学居南部融城板块,雅礼中学居国际会展新城板块,湖南师大附中居望城区大泽湖板块,进一步优化了各个片区优质教育资源布局,有利于发挥优质教育资源集聚效应,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老校区扩容提质助力“学位等人”
有一些地处长沙中心城区的优质名校,校园面积不大,教育扩容受限,也开启“一校两址”进程。
今年秋季随着新校区的开学,长沙市第十一中学也进入了“一校两址”时代。长沙市第十一中学融城校区可容纳60个班、提供3000个学位,不仅秉承了老校区自然风物和人文景观特色,这所长株潭融城区域艺术标杆学校更有独有魅力。除配备标准6人间学生公寓近2000个床位和标准化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外,还有凸显艺术特色的音乐馆、美术馆。
说“顶配”有足够底气。长沙市第十一中学新校区有专业音乐教室24间,琴房280间,专业画室24间,600人音乐厅、千人演出厅各一个,专业美术展厅一个。
今年3月底,长沙市发布《长沙市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自2024年3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强调长沙市“十四五”期间新建、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25所以上,城区每年新开办公办普通高中2所,增强学位保障的科学性、前瞻性,逐步实现“学位等人”。
县域优质普高群显示“虹吸效应”
目前长沙市有公办普高82所,其中县域高中37所,县中学生占全市普高学生36.61%。2024年长沙教育办好10件民生实事中,前三件分别是“建设市级‘高品质县中’10所”“增加基础教育优质学位9万个以上”“建设3所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
近年,长沙将办好县中作为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带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启动《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进县中标准化建设、“品质县中”项目等10项具体措施,遴选10所“高品质县中”,连续三年每所每年支持建设经费100万元,遴选县中“教育特色项目”22项,特色培育项目6项,覆盖县域高中28所,连续三年,每年安排500万元经费,引导培育一批体育、艺术、文化等特色县中。安排城区优质高中21所,实现对37所县域高中结对帮扶全覆盖。
以前,青睐优质高中教育资源,选择去长沙城区就读高中是不少家长的志愿“首选”。近年来,随着长沙市县域高中的强势崛起,家长的选择开始多元。
浏阳打造的全域优质高中群,在周边形成“虹吸效应”,也把浏阳学子留在本地就读。“5年前浏阳每年去长沙读小学、初中的学生不下千人,现在很少了。”浏阳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谭应启介绍,近5年,浏阳市通过合作办学,引入长郡、雅礼、麓山国际等省市优质学校,提升基础教育的竞争力、辐射力和吸附力,也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优质教育基础。
近日浏阳市与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附中等7所省属高校及省市优质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强力推进结对共建。目前,浏阳市合作办学学校15所,引入优质品牌10个,结对共建学校10对,构建起合作办学“三大联盟”。
“组合拳”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扩优提质
同步优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实施新优质高中培养行动,支持民办高中提高办学水平,继续办好县域高中,探索中职学校集团化发展……长沙市正用一套“组合拳”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扩优提质,努力让每个学生“上好学”。
10月底在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来自金海高中2205班的李晨曦获得金牌并光荣入选国家集训队,直接保送北京大学,创造了湖南民办学校参加物理学科竞赛的新纪录。湖南省共有5人入选国家集训队,李晨曦是中学生物理学科竞赛入选国家集训队湖南民办学校历史第一人。
从2013年起,长沙就已经开始探索“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并从2018年开始,连续7年向社会公开发布年度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通过大数据挖掘出一批“学业增值+能力素养”优秀学校、“体质健康+学业”双高增值学校、心理健康优秀学校,引导市民家长树立新的评价观和质量观。
这样做的意义在哪里,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2014年,长沙市第七中学进入长沙市一中教育集团,更名为“一中广雅”,成为一中教育集团深度合作校。学校以“素雅”文化为核心,成就“素雅”品质教育新品牌。最近学校连续两年在长沙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被评为“引领型学校”,“学业增值+健康素养”综合均位居长沙市前10名。这样的智慧评价体系,让一所百年老校在经历了教育格局大调整后,从“觉醒”到“蜕变”,强势跨入社会和家长视野。
效应
学生不再集中往长沙城区跑
对于非城区的家长来说,选择孩子在哪里读高中,考虑得最多的就是一个“性价比”。
在长沙县工作的苏女士告诉记者,五年前她选择将大儿子放在城区读高中,是受“周边稍微有条件的家长很多都会选择去长沙城区读高中”的影响。三年下来,经历了下班后开一个多小时的车两头奔波、花高价租房陪读、独自对抗儿子的“青春期”、忽略了跟小儿子的情感沟通等一系列问题后,她开始思考一个“性价比”问题,“这几年长沙县优质高中质量也很突出,我家第二个孩子肯定会有不同选择。”
近年来,长沙县实施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策略,构建幼小初高德育一体化育人、小初高拔尖人才一体化培养和教师团队一体化培养体系,助推县域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从数据统计分析可知,近五年,长沙市中考人数公办普高率都呈现上升趋势。不少家长应该都关注到,今年中考招生时,不少民办普高都出现了招生计划指标剩余现象。这也说明,目前长沙市中考生想读普高并非难事,而是家长从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出发,有了更理性和清醒的选择。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