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宝藏教师 | 做科研要“顶天立地” 他用科技赋能生猪养殖行业发展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俊 通讯员 董飞)“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经常教导我们,做科研最怕的就是既不能顶‘天’,又不能立‘地’,浮在半空中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杨焕胜说。在他看来,“顶天立地”具体到动物营养研究就是要利用前沿的生物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具体的动物生产问题,促进行业发展,惠及国计民生。
生猪养殖是一个将粮食及其副产品转化成高品质动物蛋白的过程,其饲料成本约占整个养殖成本的70%。然而,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而日益减少,导致粮食供需平衡愈发脆弱,人畜争粮矛盾将日益突出。因此,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对于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和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提高饲料营养利用效率的手段主要是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和加工方式来实现的,但如何通过手段提高动物自身的饲料消化利用效率,一直以来是困扰动物营养学家的难题。一方面,动物肠道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消化吸收功能受机体多个层面的调控和众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当前对动物肠道营养消化生理调控机制了解不够,缺乏靶向调控策略。
杨焕胜主要从事猪肠道上皮发育更新机制及营养调控研究,通过解析肠道上皮发育和更新机制研发调控肠道健康和功能的营养方案,进而提高猪饲料利用效率。他以肠道上皮细胞这一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主要执行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创新猪肠道上皮细胞发育和隐窝-绒毛轴更新的研究方法,结合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现代高通量分子生物学技术,系统揭示了猪肠道上皮发育更新的分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通过干预肠道上皮发育更新,提高利用效率的营养调控方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Animal》和《Animal Nutrition》等领域权威杂志发表SCI研究论文7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多家大型生猪养殖或饲料生产企业中得到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杨焕胜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9年保送至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开展猪营养研究工作。2014年博士毕业后并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直接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而是进入企业从事技术应用和研发相关工作。2016年受印遇龙院士邀请加入湖南师范大学动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实验室。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博士毕业后去企业工作?为什么在企业工作好好的又回到了高校?当时去企业工作的原因是自己觉得从事应用性学科应该和企业紧密结合,我本科是学生物的,并不是动物科学科班出身,很想了解我国生猪养殖和饲料生产的具体情况,要不总感觉自己的研究不接地气、不踏实。至于后面从企业回到学校工作主要是基于对科研工作的热爱。”杨焕胜告诉记者,动物营养研究领域很多学者都有企业工作经历,只有深入企业工作才能真正了解这个行业,知道实际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学生的眼中,杨焕胜是一位“万能型导师”。“每次不管实验还是文章中的问题,他都能非常迅速地指导帮助我,困扰我多时的问题一瞬间就能解决;生活中,他更像是一位大哥哥一样照顾我,在我毕业找工作时,也给了我很多帮助与指导,让我对未来不再迷茫。”该校生命科学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宗恩艳说。王丽霞是学校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目前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免疫学专业攻读博士,她说:“杨老师在我们每个学生的科研项目中倾注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验开展中,他随时帮我们分析实验结果、及时讨论和思考;在文献理解和论文写作中遇到问题,我们可以随时和他沟通交流,他总是耐心回答和引导,这也很大地提高了我们学生在科研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一直以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深深影响着我,并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