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各中小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琳静 陈良

  开足开好劳动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坚持落实学生值日、大扫除等制度;鼓励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开发“劳动+”农业、工业、文化体验、生态、科技、信息等特色课程……

  近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着力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在“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应该怎么开展?劳动教育需要去远方吗?劳动教育是否一定需要建“劳动基地”?连日来,记者走访长沙多所中小学校,发现劳动教育已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长沙各校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

天心区黄鹤小学,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搞大扫除。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石祯专 摄

  场景1

  周一开展大扫除,全校师生齐参与

  每周一是天心区黄鹤小学开展大扫除的日子。10月18日上午,全校师生系着围裙、戴着袖套、拿着扫把等,在国旗下举行了仪式感满满的劳动动员。随后,五年级的程怡莲、张佳和直奔自己的劳动区域:他俩当天负责楼道卫生,一个负责清扫,一个负责拖地。在一楼楼梯间的阅读角,肖泓萍同学在认真擦拭书柜,一丝不苟,每一处地方都是擦了一遍又一遍。男厕所里,张翰林同学正在用抹布擦一个小便池。六年级的刘哲轩给他当“指导员”,“小便池和蹲坑最难弄干净,要用拖把或抹布仔细擦拭,有的地方还要用钢丝球擦。窗户缝隙也很难搞,要用抹布或纸巾把里面的灰尘擦干净。”

  走廊上,学校的一位男老师戴着纸质帽子,用一个加长扫把清扫天花板上的蜘蛛网和灰尘;教室里,一位女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在擦窗户,别的同学有的在扫地、拖地,有的在整理课桌,有的在擦黑板;操场边上,门卫大叔正在修剪花坛……校园内,全体师生都在搞卫生,干得热火朝天。

  每个周一的上午第一节课大扫除,全校师生个个动手,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每月第一个周一的上午举行劳动交接仪式,总结上个月的劳动情况,分享劳动心得,给“勤美少年”颁奖……“学校行政带头,全体老师参加,全校学生搞卫生,实打实地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观念深入每个孩子心中,这是我们学校勤美课程的一部分。”黄鹤小学校长陈思颐介绍,“我们还准备实行劳动项目招标制,把部分公共区域的卫生拿出来进行招标,对完成得好的学生给予奖励,比如去地质博物馆、自来水厂等地参观。”

  陈思颐曾在多所学校担任教学和管理工作。她说,不知从何时开始,一些学校的大扫除慢慢地由老师交给了家委会,家委会又去找专业的保洁公司。对此,陈思颐认为,“劳动教育不用特意去远方 ,学校就应该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她介绍,黄鹤小学把劳动教育看得很重,特意将全校师生大扫除放在周一上午,“周一是新一周之始,我们希望以热火朝天的劳动开启新一周的学习、生活!”

  场景2

  学校建基地,城里娃学种蔬菜水果

  在天心区仰天湖新路小学的四季果园里,同学们一边开心地采摘水果,一边细致地观察这里的各类植物。大家分工合作,剪枝摘果,分拢运送。甜蜜的橘子、清香的苹果……看着各种水果逐渐装满一个个盘子,小伙伴们高兴得手舞足蹈。

  新路小学在教学楼楼顶建设了蔬菜种植基地、葡萄园种植基地、四季果园种植基地,拔草锄地、更换土壤、施肥、栽种、收获……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劳动区域,学生自主参与、自主管理,在老师的指导下负责各自区域的打理,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乐趣。

  “为了让孩子们养成劳动习惯,学校要求孩子们每天在家做5至30分钟家务劳动,并且分年龄段开设劳动技能培养课程,如一年级从整理衣着、书包开始,培养劳动技能。”校长戴灿军介绍,在特色劳动方面,学校开设了陶艺、烘焙、茶艺、布织布手工等兴趣社团。以劳动教育的方式促进“双减”落地,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就孩子的美好明天。

  在校园内建劳动基地供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是长沙很多中小学校的做法。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了在高楼林立、寸土寸金的城市学校开辟劳动实践场地,长沙实施“校园+边角”“学校+家庭”“区域+基地”等模式,打造立体校园、同心校园、开放校园,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为劳动实践教育创造了广阔空间。

  教育成果

  提高了孩子们的生活技能和责任心

  让人欣喜的是,孩子在学校接受劳动教育后,开始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在家里主动承担起部分家务。“孩子以前从不做家务,现在有空的时候会主动来帮我扫地或收拾碗筷,我觉得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十分重要。”黄鹤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张女士说。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做完作业就是看手机、玩游戏,从没想过要帮父母做点家务活。”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副教授何四海表示,“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孩子们只有通过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经受磨炼后,才能体会到苦尽甘来的成就感,才会懂得“幸福生活基于辛勤劳动”。

  “几年前,我就在思考如何在学校推行劳动教育,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会照顾自己,并学着照顾好自己的家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担当意识,才能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从而更加尊敬父母、长辈。”陈思颐说,学校提出和实施“勤美”教育,告诉孩子们勤劳是一种美德、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不过,她也坦言:“最初我提出由师生负责学校的保洁工作时,很多家长并不赞成,甚至一些老师也不理解。有的怕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有的怕学生在劳动中出现意外,甚至有的家长说‘孩子到学校是来学习的,不是来劳动的’。后来,经过我们反复做工作,特别是全校老师以身作则、带头劳动,渐渐得到了家长的支持。”

  专家建议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实施劳动教育

  教育部去年7月发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领悟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要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增强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

  那么,学校要怎样开展劳动教育?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校长刘虹认为,劳动实践内容要贴近生活,要让学生体会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其实劳动是人生活的需要,是幸福快乐的源泉之一。如果劳动实践能从学生身边生活实际入手,有可操作性,学生是会爱上劳动的。比如我们学校开展的‘整理一间房’‘学做一道菜’,本身就是一种生活需要,可以让学生直接体会劳动的愉悦和劳动后的成就。”

  “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实施劳动教育的机制。”湖南省教科院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董仲文表示,学校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体,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基础,而社会要为劳动教育创造实践机会,搭建实践平台。“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共同参与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开放实践场所,为学生劳动实践提供条件。中小学还可以探索‘学校+家庭(社区、企业、基地)’劳动教育模式,让家校社教育形成合力。”


【作者:全媒体记者 谭琳静 陈良】 【编辑:谭伟】
关键词:教育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