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经开区:一流服务引一流项目 一流企业筑一流园区

  伍玲 黄姿

  位于长沙经开区的蓝思科技黄花生产基地,动工一年来,这个视窗触控玻璃面板扩产项目已初具雏形。项目的顺利建设,离不开园区打造的营商环境。8月21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2019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长沙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八。

  这份荣誉来之不易,是长沙经开区2017年以来主动对标“北上广”,持续开展优化园区大环境专项行动取得的。

  优越的营商环境会释放“马太效应”,吸引一个又一个重大项目落户。优质的重大项目接连落地,又无形中给园区形象持续“加分”。

  今年,长沙经开区重大项目签约、建设、投产均呈现出新亮点:总投资220亿元的三一智联重卡项目签约落地并顺利动工、湖南首个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园——中南源品干细胞科技园正式运营。

  新项目的扎根,让长沙经开区离“率先打造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率先建设5000亿国家级园区”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位于长沙经开区的蓝思科技长晶车间,已步入“互联网+智能制造”新时代。 蒋炼 摄

  A 百亿项目将成就千亿产业

  蓝思科技黄花生产基地,是蓝思科技在长沙投资建设的第六个产业园,是在长沙经开区投资的第三个产业园。

  在万众瞩目之下,蓝思科技黄花生产基地于2018年8月正式动工。笔者了解到,该项目共分为5个地块,主要建设生产车间及生产服务的配套用房、辅助用房、乙类仓库、检验室、员工宿舍等,主要生产电子元件及组件、汽车零部件及配件、智能穿戴设备、触摸屏等核心产品。

  截至目前,该项目的1、2、3号地块已完成2栋车间、1栋办公楼及17栋宿舍楼的主体建设,正在装修,另有4栋车间及17栋宿舍楼正在进行主体施工;4号地块正在进行土地强夯;5号地块施工单位已进场,正进行施工前期准备。

  蓝思科技有关负责人介绍,黄花生产基地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20亿元,新增税收10亿元,可新增就业岗位5万余个。

  总投资220亿元的三一智联重卡项目,选择蓝思科技黄花生产基地不远处的一块空地上“安家”了。随三一智联项目一同动工的,还有道依茨发动机项目。

三一重卡上市一年多,销量已突破1.5万辆,多次创造销售纪录。

  这是三一重卡在上市一年后,对企业实力和未来市场的一次预判。依据来自哪里?三一重卡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国内首款互联网重卡,三一重卡上市一年多已销售1.5万辆,并多次创造销售奇迹,供不应求已是常态。

  据了解,三一智联重卡产业园总体规划用地5000亩,规划了重卡产业核、国际动力芯(道依茨发动机)、活力研发谷、其他核心产业链和生活配套区等六大功能区域。园区将以绿色、智能、开放、融合为理念,打造成一个制造升级、产业汇聚、生态融合的智能制造产业园。

  首期项目计划于2020年底实现主体竣工,2021年全面建成投产。项目达产后,园区可实现30万台智联重卡、60万台柴油发动机以及其他核心产业链和新一代工程机械的规模生产,预计园区年产值将超过1500亿元。

  道依茨是德国百年品牌,是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制造商,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家通过欧五标准排放的发动机制造商。道依茨发动机在非道路高端领域有绝对领先优势,稳居市场占有率第一。

  此次,三一重卡与道依茨成立合资公司,将借助该项目,致力于高端发动机的研制,填补湖南高端发动机的空白。项目达产后,将实现60万台/年的产能。

  传统产业持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新兴产业也逐渐在园区崭露头角。

中南源品干细胞科技园目前建成可储存500万份干细胞的湖南省细胞组织库。

  今年6月底,中南源品干细胞科技园正式开园。该项目一期投资15亿元,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年实现利税6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

  这是一家瞄准干细胞技术研发的科技园,拥有强大的人才、技术和临床优势。目前园区已建成干细胞储存规模500万份以上的“湖南省细胞组织库”、年可生产临床级干细胞制剂10万份的“湖南省细胞制备中心”、行业领先的“细胞质量控制中心”。

  当前,包括视网膜色素细胞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羊膜干细胞治疗卵巢功能减退、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性关节炎、干细胞治疗男性功能减退、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等在内的10项干细胞药物项目研发快速突破。中南源品干细胞科技园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3年内将投入10亿元用于干细胞药物与临床技术研究,开发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干细胞药物。

  B 智能制造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从目前落户长沙经开区的重大项目来看,园区致力于瞄准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去招大引强,产业追求“微笑曲线”两端攀升。

  这样的方向实属明智。当前,产业发展正发生重大调整,制造业集聚区域发展要素发生重大变化,数字化成为驱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因素,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和拓展。

  顺势而为,才能长存。长沙经开区意识到必须通过智能制造推动制造方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价值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优势产业的持续竞争力。

  如何真正让智能制造成为园区转型升级的“核动力”,长沙经开区从构建机制、创建政策、培育试点示范、搭建平台等四个方面开展一系列智能制造的具体举措,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和“两主一特”的产业发展定位,2017年长沙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创新性地提出了智能制造、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机制,即长沙经开区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整合苏州工业园智慧园区团队、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一流平台资源,形成智能制造、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机制。

  在政策制定上,长沙经开区也一直在摸索,希冀建立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真正给企业带来实惠,助推智能制造阔步迈进。

  经过一年多以来的探索实践,长沙经开区创建了“规划—指南—政策—细则”层层相扣的智能制造政策体系。

  这四个层面看似简单,却极为重要,缺一不可。比如,《规划》告诉我们怎么走——对标国家顶层设计,高要求规划园区智能制造发展目标。《指南》告诉企业如何做——着重解决实际问题,高标准引导企业智能制造实施落地。《政策》明确了支持谁——拿出“真金白银”,大力度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细则》具化了怎么补——科学设立补贴原则,最大化发挥专项资金效用。

  除了自上而下推动园区智能制造,长沙经开区也不忘鼓励和支持园区企业加快品质升级、产线更迭、服务优化,一大批园区企业陆续获批国家、省、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升级改造后的蓝思科技长晶车间,只需一人就能管理三条生产线。 蒋炼 摄

  截至2019年12月,长沙经开区共创建市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企业93家。其中国家级(9个):智能制造专项2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3家,工业互联网专项3家,工业互联网示范1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12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省级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2家;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93家。另外,从园区层面,有区级智能制造试点项目42个,服务商123家。

  要实现智能制造,大数据的挖掘至关重要。在这一点,长沙经开区在打造“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机制上已付出诸多努力。

  长沙经开区首先是建设智慧园区“一档两库一平台”项目,支撑数据与业务双轮驱动。

  该项目是长沙经开区建设智慧园区的数据基础和底层框架,确立了“先基础,后应用”的智慧园区建设思路,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智慧园区二期、三期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支持树根互联“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赋能中小企业发展,是长沙经开区亮出的“第二招”。

  作为三一集团孵化的中国成立最早、连接工业装备最多、服务行业最广泛的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公司,树根互联面向全国布局,辐射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华中地区,带动全国范围内的工业互联网应用。

  借助三一重工长达10年的技术积累和超15亿元的累计投入,树根互联旗下的工业互联网“根云”平台,目前已经接入各类工业设备超45万台,连接超4300亿元资产。

  而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的完善,推动智能制造进程如同“滚石下坡”,越走越快。今年以来,助推各类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中国信通院中南基地、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星沙区块链产业园等一批平台载体正式运行。

  据统计,2016-2019年园区企业通过智能制造项目带动智能化改造投入约35亿元,以铁建重工“轨道交通盾构机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为例,单个项目新增技术改造投入2.8亿元,申请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5项,技术创新成果显著。

  C 对标一流,让营商环境更优

  无论是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还是智能制造的推进,优质的营商环境在其中举足轻重。

  一直以来,长沙经开区始终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对标一流找差距,主动追赶谋举措。2016年,园区提出了“率先打造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率先建设5000亿国家级园区”发展目标。2017年以来,主动对标“北上广”,持续开展优化园区大环境专项行动,实施了系列改革举措和服务规范。

  今年,在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营商环境优化年”“腾笼换鸟突破年”活动的基础上,长沙经开区主动对标世界银行和国家发改委指标开展营商环境评估,对世界排名首位的国家(地区),开展举措研究和数据分析,以企业全生命周期、办事全流程便利指标为重点,形成了48条改进意见及改革创新举措,着力拉长营商环境短板。

  长沙经开区领导班子坚信,在日益激烈的园区经济竞争中,只有在营商环境赢得主动,才能在产业项目竞争时占得先机。

  5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长沙经开区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率先提出长沙经开区推进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20条举措,为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赢得了主动。

  根据部署,长沙经开区听取园区企业需求,着力让企业在园区开办、项目审批等事宜办理速度更快。

  今年6月,长沙经开区在全市园区中,率先推出“企业开办”综合窗改革,提前2个多月完成市目标要求,做到企业登记、发票申领、社保登记、印章刻制及备案、银行开户5个事项一张表4小时内一次办结,材料精简48%,实现了“一站式、零费用”“开户即开业”。

  截至2019年9月,长沙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已办理套餐616件,其中“四合一套餐”办结时间平均为1小时29分,办理时限不断刷新。

中南源品干细胞科技园今年6月正式运营。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长沙经开区提供

  工程审批速度也不断刷新。去年7月,园区在全市率先开设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综合窗,项目报建的47个事项全部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所有事项审批环节压缩至3个以内,81%的事项授权部门分管负责人及以下人员审批。

  与此同时,长沙经开区采取容缺受(办)理、模拟审批、“零土地”审批、并联审批、无条件预审、异地企业不见面帮(代)办等方式,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办理时限由2018年的29个工作日进一步压缩至现在的23个工作日。

  在长沙经开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看来,好的营商环境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需要不断优化升级精准服务和监督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构建企业服务长效机制。

  长沙经开区一方面推动精准服务常态化和监督考核常态化,设立精准服务办公室,开展“店小二”服务,做到企业点菜、园区端菜。

  今年,园区已累计解决企业需求181个,办结率95.8%。好的服务助推企业发展,今年园区新增工业企业“入规”6家,新增智能制造试点企业20家,均位居全市园区前列。

  另一方面,长沙经开区做实项目服务、减税降费服务、企业融资服务和要素保障服务,用实实在在、真心实意的硬核服务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中意园区,推动更多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今年1-6月,园区1204户纳税主体获得减税5.87亿元,500余家获批养老保险费率过渡试点企业减少社保缴费约4100万元,真金白银助力企业轻装前行。

  笔者相信,一流的营商环境必然换来一流的企业,一流的项目终将铸就一流的园区。如今,长沙经开区正逐梦前行。                                                

【作者:伍玲 黄姿】 【编辑:曾茜】
关键词:经开区 项目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