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强产业首先强人才(麓山快评)

      袁云才

      今年长沙春季招聘出现一种新趋势,全市企业对工程师等技术类岗位的需求明显增加,不少招聘会“求才若渴”;相比之下,对普工的需求比较稳定,过去那种一个单位招聘数千名普工的现象没有出现。这种鲜明的反差,带来一些职场上的思考。

      3月31日召开的长沙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暨“五好”园区创建工作推进大会强调,要扛起制造强市大旗,挺起产业发展脊梁。目前中国经济持续企稳回升,正是企业用工大增的时候,尤其长沙靠制造业“起家”“发家”,为何对普工的需求量却未见大量增长?从报道来看,主要原因就在于,“长沙制造”正在加快向“长沙智造”蝶变,往往一条智能生产线就能节约九成人工。笔者认为,这是可喜的变化。制造业含“智”量的提升,不仅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而且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了长沙先进制造业攀登高峰的步伐。

      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人才结构的调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发展先进制造业,重在提升核心竞争力,关键靠人才而不是靠人手。然而长期以来,各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存在紧缺、不匹配的困境。据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统计,预计到2025年,全国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这是一个很大的缺口,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长沙对技术类岗位“求才若渴”了。

      产业升级有所需,人才结构必有所应。强产业首先强人才。就当前来说,如何引进、培养出一批既熟悉生产制造流程,又了解AI、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决定长沙先进制造业能走多快、多远的决定性因素。从短期看,需进一步筑巢引凤,用好用活长沙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广纳天下英才;从长远看,还需从源头发力,构建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复合多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设置和动态调整相关专业,不断完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制度,大力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源源不断输送适应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生力军。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